唐诗宋词,我还是更喜欢宋词。
如今解读古诗词的文章特别多,各有千秋。
按文学史的说法,专家们把它分成了“豪放派”和“婉约派”。不过,我更喜欢“婉约派”,甚至苏东坡这样的“大江东去”的豪放之外,也藏着大量的“婉约”气息,不然,苏东坡绝没有这么遭人爱。
真正称得上我所理解的婉约的,也许该从李煜开始,然后柳永,然后李清照。因为他们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流连光景。这样的内容,当然就是柔柔美美,隐隐约约。用当下网络语,说:这样的词,不“香”吗?
从唐诗到宋诗,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因为唐诗的高峰无人能越,宋朝写诗的人也很多,但你几乎只听过宋朝“词人”,因为高不可攀,那就变,变出另一座高峰,那就是——词。
词从哪来的?从“唱歌”来的,是从民间歌曲来的,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从“低俗”来的,民间与文人共同创作,连在一起,大俗大雅,重塑又一座文学的高峰——宋词。就像当年的“通俗歌曲”风靡我们的乐坛一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世界没有新鲜事。
算不上宋词词人,只能是亡国后主的李煜——李后主,南唐后主,用专家的话说,他是战争的失败者,但又是一种文化的战胜者。因为虽被俘虏,成了阶下囚,但他的词征服了帝都,所有文人都开始填词,词成为主流,成为潮流。这个亡国之君李后主,功不可没。治国不行,写词高手。没有李煜,估计没有宋词这段中国文学高地。
一个只活了41岁的帝王,前半生醉生梦死,后半生亡国之痛,造就了李煜词的婉约之风。我们今天的话,会说,这个怂货,整天写个破歌,和宫女们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最后国破家亡。虽是亡国之君,但在词的贡献上,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贡献上,是惊人的。多少帝王随风而去,李煜的词却长留人间,这是一种力量。
历史经常是一种错位,一个完全没有政治细胞的李后主,却被放到了最残酷的政治里,他的政治结局可想而知,但他的文化贡献却是浑然天成。这也许是天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都成囚徒了,还不忘“故国”,这两个字,断了李煜的性命。心狠手辣的宋太宗怀疑李煜还想“造反”?杀了他。一个天真烂漫的后主,一个心机重重的帝王,两个皇帝相比,一个文学成就,一个政治成就,这样两极,真是各得其所。
说真的,如果没有李煜的这个过度,可能真没有宋词的后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真可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这词显然是婉约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