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鸮胖跟您聊了聊中国古代的校音器律吕,它不仅能校音,还能测量物候如果您没印象,可以返回上一期再复习一下今天咱们接着往后说,聊聊“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这两句其实不难理解,都是自然现象,而且原理也通过常识都普及的差不多了所以今天,咱们不聊原理,与您说说和雨有关的事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描写各种龙的句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各种龙的句子
上一期鸮胖跟您聊了聊中国古代的校音器律吕,它不仅能校音,还能测量物候。如果您没印象,可以返回上一期再复习一下。今天咱们接着往后说,聊聊“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这两句其实不难理解,都是自然现象,而且原理也通过常识都普及的差不多了。所以今天,咱们不聊原理,与您说说和雨有关的事情。
您要是看过《西游记》,一定知道在《西游记》里,孙猴本事虽然大,但是却做不到呼风唤雨,真要是想求下来一点雨水,还得搭着面子去求各位龙王,配合雷公电母二人组,这才能求来大雨。但是在古代,真的只有龙王爷才能降雨吗?
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最为经典
要想讲明白这个事,咱就得从“求雨”这个仪式开始讲了。
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他在位的时候,赶上了自然灾害,大旱五年,地里庄稼都死了,老百姓都没得吃。这个时候宅心仁厚的成汤跑到了一片桑林中,把自己的指甲剪断,头发剪掉,将自己当做祭祀用的供品,甚至不惜自焚向上天求雨。结果就在这个时候,老天爷降下甘霖,救了商汤和百姓,总算是缓解了大旱。
这个故事见于《吕氏春秋》,讲的不一定靠谱,毕竟大旱五年这种事未免过于玄幻,主要还是为了衬托商汤的爱民如子感动了上苍。但是实际上,这个故事从侧面揭露了上古时代的求雨仪式中的重要部分,那就是要有负责祭祀的巫师,以及用来奉献的牺牲。
成汤求雨,实际上他既充当了巫师,又充当了祭品。商朝的时候,统治者商王,同时还兼任着最高的祭祀领袖,甲骨文里,就记载有很多商王亲自主持祭祀或者进行占卜的记载,这种情况其实一直延续到周朝,在西周的时候,承接了商朝的传统,周天子也垄断一些祭祀的权利。但进入东周,礼崩乐坏了,周天子的祭祀活动也就剩装一装门面了。
商汤图片
至于祭品,特别是活人牺牲,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些牺牲品很多就是负责求雨的巫师。巫师其实在求雨的时候十分可悲,她们如果长期求雨不得,人们就会焚杀她,或是在太阳之下将巫师活活曝晒而死,让她直接和神对话。毕竟,在当时人的心理,巫师,是能通天的。在《山海经》中,就记载有这类很残忍的故事。
进入到了周朝,周朝的贵族对于用活人进行的祭祀仪式或者是殉葬,都是十分反感的,在考古中,周人文化特点的墓葬,就很少发现有活人殉葬。相对的,各种祭祀仪式也都变得规范,其中求雨的仪式就变得温婉优雅了不少。
求雨仪式中,最主要的步骤,就是跳舞。《论语》里面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跑到沂水洗洗澡,迎着大风跳一跳舞,唱着歌回家,这是孔子的弟子,追求的理想生活,而实际上他们跳的这个舞,就有可能是求雨的舞蹈。
至圣先师孔子(千字文中您少不了看到怹老人家)
这种求雨的舞蹈,早期可能只是一些特定的步伐还有动作,后来还有了规定的人数,要求“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雨”。一边跳舞,一边大声向上天呼喊求雨。更为正式一点的,舞者可能手中还要拿着五彩羽毛。这种行为延续到汉朝依旧有所保留,人数不仅更多,而且还统一穿着青衣,有的地方甚至还只允许女孩子来求雨跳舞,来调和阴阳。
一帮小女孩儿顶着骄阳如火跳舞求雨,虽说是迷信,但总好过杀人。
官方虽然从名义上摒弃了活人祭祀求雨的陋习,但民间多少有些滞后性,而且赶上极端灾害天气,这种活人祭祀求雨的思潮又会卷土重来,甚至在贵族之中蔓延,比如《礼记》中就记载,赶上极端干旱,就有人打算将残疾人扔到太阳下曝晒,理由很简单,上天有好生之德,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些人受苦,所以就会下雨了。
上天有没有德不知道,反正这种人挺没德的,好在毕竟有识之士还是多,对于残忍的求雨手段,大多还是抵制的。
虽然移风易俗,但是人们要活下去,怎么办呢,不能用人就只能用动物了。在民间求雨中,最常用到的动物,大概就是蛇了。
从这里开始,雨和龙,开始有点关系了。
《墨子》里面说过这么一段话,叫做:“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什么意思呢?甜的水井容易干,粗壮的树木容易被砍伐,灵验的龟,容易被拿来焚烧占卜,神蛇,容易被拿来曝晒。
为什么要来晒蛇,其实就是用来求雨。
淮南子里面也说,巨大纯色的牛,放在宗庙里用来祭祀合适,真要是求雨,不如神蛇管用,什么是神蛇啊?按照许慎的说法,神蛇“潜于神渊,能兴云雨。”
这不就跟龙一样了么。
《吕氏春秋》里面讲“以龙致雨”,这已经是战国时期,年代比较靠后的说法了。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人认为龙能行云布雨,它的演变由来,其实是来源于神蛇求雨。
至于古人为什么认为蛇能求雨呢,恐怕也是与蛇的习性有关:降雨之前,空气湿度渐大,蛇往往从洞中爬到阳光下,以致民间误以为蛇能预知降雨。
选一张可爱的蛇吧
说到这儿,你可一定要注意,中国古人认为能够降雨的龙,跟《西游记》中的龙王,还不太是一回事,前者以龙致雨,是咱中国古人思维演变的结果,而后者的龙王爷,就应该和佛教的流传有关了。在佛教经典中,龙王主要的职责就是呼风唤雨。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流传开来,佛教的说法也逐渐深入人心。再加上一些文学作品的演绎,龙王行云布雨的形象也就被普及开来了。
顺便讲一个有意思的事,在我们的邻国朝鲜,出土有九到十世纪的竹简木简,里面就有关于祭祀求雨、龙王等文字内容,想来这也是不同文化,经过中国向外传播的有力佐证。
好,今天就是《鸮胖说千字文》的全部内容,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分享,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