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梳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梳理(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笔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梳理

1.3 人口容量

一、人口增长

1、时间总趋势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工业革命前增长比较缓慢;工业革命后迅速增长;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空间差异上:发达国家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近些年减缓。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政策和移民政策直接影响该国货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如我国2016年全面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促进了人口的自然增长。计划生育政策。

归根结底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注意:生产力高不一定人口增长快)

3、1)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4)人口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迁移)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100℅= 出生率-死亡率

机械增长(迁移)率=(迁入数-迁出数)/总人数×100℅= 迁入率-迁出率

4、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关系

人口增长率即使下降但一直为正值,人口总量也是不断增长。

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③点)。

人口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⑤点)

人口数量增长由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

二、人口增长模式:

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过渡模式)

低—低—低(现代模式)

社会历史时期

原始模式

传统模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初期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大多发展中国家

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

基本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先是极低自然增长率之后是较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自然经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近代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行为发生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其降低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再次转变是由出生率下降导致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尤其是生育观的变化。

发达国家是现代型,我国是特殊的现代型,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是处于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三、资源环境的限制性:是指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供应资源的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1、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需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自然资源的种类、储量、用途等随科学技术的提升得到不断丰富、改善,但是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部分矿产资源枯竭,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重要性

利用中的问题

土地资源

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食物的产量,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人口增长,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显著缩小。最后导致人类生存空间变小。

水资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干旱地区人口、生产生活的限制因素。现在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水污染、水资源浪费导致供水量减少(要开源,要解决当前的水源问题);人口数量增加、生产生活耗水增多,需水量增多(要节流要控制要规范使用)。水资源出现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

森林生物资源

具有美化环境、吸烟酯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大面积森林,进而大气污染加剧、气候反常事象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荒漠化增强,进一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矿产资源

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人口增长科技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种矿产资源开采消耗剧增,部分资源短缺甚至枯竭。

3、人类社会是否会因资源的短缺而面临崩溃?

会。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人类社会面临溃。

不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不断丰富、改善。可通过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

1、人口容量(人口最高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强调养活的最多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强调最适宜人口数量;

3、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力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数的关系。例如土地人口承载力之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守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地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人口容量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现实中,往往用某一种或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人口容量。

一般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4、人口合理容量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5、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正相关:资源(首要)、科技、经济、地域开放度、

负相关:消费水平

作用: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素

影响

自然资源和环境

资源和环境的优劣数量、质量直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是首要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幅度提高。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科技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自然资源的种类、储量、用途等随科学技术的提升得到不断丰富、改善。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区开放程度

区域开放、对外联系程度高,资源互补性强,容量提高。越封闭越受资源禀赋影响。

五、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面对的人口问题为: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弊端: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等费用增加,青壮年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孤单。

对策:鼓励生育、积极接纳海外移民、延迟退休年龄

2、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人口问题为:人口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

弊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物质资源需求和消费增长,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引发环境、资源、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生活质量下降,经济发展缓慢;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人口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劳动力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低,不利于产业尤其是高兴技术产业的发展。

对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是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增长相适应。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降级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六、人口结构: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人口自然结构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目前的人口年龄构成是又过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造成的,现在的结构又影响着未来的出生与死亡。通常,0-14岁代表少年儿童,即代表今年的出生状况;15-64为青壮年,代表劳动力;65岁以上为老年人。

年龄结构类型

少年儿童(0-14岁)比重

老年(65岁及以上)比重

年轻型

40%以上

4%以下

成年型

30%-40%

4%-7%

老年型

3-%以下

7%以上或者60岁及以上人口10%以上

人口金字塔图类型

年轻型(增长型、扩张型)

成年型(静止型、稳定型)

老年型(缩减型、收缩型)

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各年龄组人偶人口比重大致均衡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

金字塔形状

人口增长趋势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

负增长,人口缩减

主要原因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医疗技术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医疗技术发达,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代表性国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尼日利亚

发达国家和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美、日、中

西欧北欧发达国家如德国、芬兰

①处1001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变小。原因主要:计划生育、重大灾害、人口大量外迁;②处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增加。原因可能:就业、升学等;③处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原因可能: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对女性劳动力需求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建设如纺织工业导致迁移。

人口社会结构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地域结构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自然地理结构和行政区域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地域结构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0年三个年龄段人口比重的读取方法:

①首先明确三个年龄段比例数值的变化方向,本图中是向右变大。

②明确图中2000年坐标点,从坐标点画三条射线,三条射线要与最外侧的边平行,且三条射线要与比例数值变大方向一致。

③三条射线与最外侧边的交点对应的数值就是这个边对应要素的数值。如2000年0-14岁年龄段比例是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