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七物汤?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七物汤(甘草学园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我见)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七物汤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https://www.igancao.com/aq

作者:夏耀飞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我见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见于S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观其药物组成,有两个特点,具体论述如下:

第一类似桂枝汤,但是没有桂枝。桂枝汤没有桂枝说明本方证的六经归属将太阳病排除,此其一也;其二是说明热在里而不在表,如麻杏石甘汤就是将麻黄汤中辛温的桂枝换成辛寒的石膏,治疗上也就由表热变为里热,即是本方桂枝汤去桂加黄芩之义,这也是九味羌活汤之所以用黄芩和生地的原因。

第二类似小柴胡汤,但是没有柴胡和人参。柴胡汤没有柴胡说明本方证的六经归属将少阳病排除;没有人参说明没有胃虚心下痞硬,也将太阴病排除,故一个柴胡和人参就将少阳病和太阴病都排除了。

总而言之,本方证既然不属于表部,也不属于半表半里部,只能归于里部,里部有阳明和太阴,既然不属于太阴病,那就属于阳明病范畴,故本方证的六经归属为阳明病。

以方测证,黄芩苦寒,治热不治寒,偏于治疗便溏,如半夏泻心汤和葛根芩连汤中都离不开芩连组合即是明证;白芍苦微寒,治热不治寒,偏于治疗腹痛,与甘草配伍有芍药甘草汤之义,凡是甜药都可以止痛,本方证中的甘草和大枣亦是如此。故黄芩汤治疗的病证当为阳明病有“腹痛下利”的情形时最为妥当,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的病证应是黄芩汤证有呕的情形时最为合拍,大概这些疾病相当于现代的热痢,痢是痢疾的痢,所谓痢疾没有补法,若伴有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者,宜加大黄。这些治法与阳明病的治法并无二义。若黄芩汤证这种痢疾进一步加重,以至于排泄物都是烫的,那么黄芩汤就力所不能及了,白头翁汤就要出马了,若下血无度,再加甘草阿胶,就是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既然本方证不属于太阳,也不属于少阳,那么仲景为什么说“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实际上就是为了点出本方证是阳证的属性。无论太阳还是少阳都是阳性病证,无论是发热恶寒和往来寒热,还是但热不寒,都有发热,故仲景在S7条中明确的讲道:“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胡希恕认为此条中的阳指的是太阳病,阴指的是少阴病,其实这句话也是三阳病和三阴病的总纲,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自感发热,有自感发热者属阳病,没有自感发热者属阴病,就S172条中的“太阳与少阳合病”而言,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可有发热、口苦的情形。试想一下如果这个自下利的患者有明显的恶寒症状,此属太阳病,无汗用葛根汤,若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见S32“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和S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本条属太阳病不假,之所以说是阳明病,只是因为有下利的情形,下利是发生在胃肠之里的阳性病证,故仲景言“太阳与阳明合病”,其实不是真正的阳明病,真正的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者,是葛根芩连汤证,见S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下利现太阳病若有汗者,用桂枝汤,见S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本条属太阳病不假,之所以说是太阴病,只是因为有下利的情形,貌似太阴病而已,不是真正的太阴病,其实和葛根汤一样也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只是此有汗,彼无汗;此脉浮弱,彼脉浮紧;此证虚,彼证实而已。无论是葛根汤证,还是桂枝汤证,都是表部的阳性病证,都有发热恶寒;若无热恶寒者,就是少阴病,属于表部的阴性病证,若少阴病自下利者,脉微细,用白通汤,见S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下利现少阳病者,可与四逆散,见S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实本条也不是真正的少阴病,而是少阳病,假如有柴胡证,出现腹痛下利时常用四逆散,这个下利是热利,不是寒利。本条就“腹痛下利”与黄芩汤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热型,四逆散证是往来寒热,黄芩汤证是但热不寒。

综上所述,黄芩汤证,或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均属于阳明病范畴,虽然条文中冠以“太阳与少阳合病”,其实与太阳和少阳没有关系,只是仲景提示为阳性病证,此其一也;其二是有示人鉴别的意思,如下利现太阳病,无汗用葛根汤,有汗用桂枝汤;下利现少阳病者,用四逆散;下利现阳明病,用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和白头翁汤等;下利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用葛根芩连汤;下利现少阴病者,用白通汤;下利现厥阴病者,用乌梅丸;下利现太阴病者,用四逆辈。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