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科学小故事#

古人如何确定闰月(古人对闰月的计算)(1)

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 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 354天。阴历的月份与季节没有关系,因而就出现了矛盾。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 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因此古人用闰月来解决这个矛盾,以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木春初。现在通行的是 19 年7闰的方法,即19年中设置7个闰月,大约隔一两年一闰。具体闰哪个月需参照二十四节气,如果某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该月就要置闰了。

古人如何确定闰月(古人对闰月的计算)(2)

各个不同月相的名称是什么?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为“新月”或“朔”。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这种“娥眉月” 只能在修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古人如何确定闰月(古人对闰月的计算)(3)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大阳以东90° 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人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古人如何确定闰月(古人对闰月的计算)(4)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叫“望月”或 “满月”。

望月之后,月亮继续东移,月亮上升的时刻一天比一天迟,同时月亮的明亮部分也一天比一天少,到了望月后七八天,月亮又以明亮半球和黑暗半球各一半朝向地球,又成了半圆的形状,这叫作“下弦”。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