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梁山上三十六天罡星之第三星——天机星,绰号“智多星”,表字学究,道号家亮先生,上梁山前在本乡教授学生,上梁山后任军师一职《水浒传》招安前,基本上以介绍个人的故事为主,招安后,以介绍群体为主但是吴用较为特别,《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招安前后都有介绍,书中回目达到十二回之多,是除宋江之外,回目最多的人物,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才不正用的智多星)

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

吴用,梁山上三十六天罡星之第三星——天机星,绰号“智多星”,表字学究,道号家亮先生,上梁山前在本乡教授学生,上梁山后任军师一职。《水浒传》招安前,基本上以介绍个人的故事为主,招安后,以介绍群体为主。但是吴用较为特别,《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招安前后都有介绍,书中回目达到十二回之多,是除宋江之外,回目最多的人物。

吴用和梁山其他好汉相比,有一大特色,就是其他好汉基本上都是动手动腿,只有吴用是动脑动嘴,全书除了吴用一出场用了一次铜链外,基本上没有再看他用过兵器,动过拳脚,其他好汉也有动嘴的,如,

公孙胜在马上,早掣出那一把古松文定剑来,指着敌军,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

公孙胜等用嘴和吴用的用嘴是有区别的,公孙胜动嘴基本上就那几个字,而且也要用手,主要是为了在战场上御敌,吴用动嘴主要是出谋划策,排兵布阵。吴用出的计谋如何呢?如果我们对吴用的计谋进行认真的分析,这些主意很值得商量,就是只要和吴用扯上关系的人,基本上都要倒霉,即使是自己人也是如此,如卢俊义、戴宗,如果不是自己人,连命都保不住,如王伦、邬梨等,只有萧让、金大坚好一些,也被强行拉入落草的行列。

《水浒传》对吴用大为推崇,用一首《临江仙》赞吴用的好处: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但是吴用和诸葛亮能比吗?《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各是如何描写吴用和诸葛亮的呢?先看《水浒传》中的吴用,

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给人的印象不是很深,没啥特别之处,就是一介书生,放在学究群里,很难找出来。

再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的形象就很不一般,读过之后,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高大、帅气的形象。再经过千百年来戏曲、影视、小说、评话的演绎、加工,深入人心,塑造了孔明的独有形象,形成了专利,给人眼睛一亮,终生难忘,只要诸葛亮一出场,不用介绍,就知道是诸葛亮,无人能及,无人能学。

吴用出场首秀,《水浒传》是这样写的,

只见侧首篱门开处,一个人掣两条铜链,叫道:“你们两个好汉且不要斗!我看了多时,权且歇一歇,我有话说。”便把铜链就中一隔。两个都收住了朴刀,跳出圈子外来,立住了脚。

诸葛亮首次登场,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清新脱俗,孔明睡觉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意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吧,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

在描写二人的长相,出场风格方面,二人的高下立等可见。诸葛亮的长相和出场,给人感觉就是帅呆了,飘飘然仙风道骨,望尘莫及。吴用就是一乡村教师,他也确实是乡村教师,描写符合本人身份,实实在在,没有过人之处,脑中难以勾勒出吴用特有的形象。

二人登场后的表现,吴用和诸葛亮相比更差的不是一、两个档次。晁盖把吴用请到庄上,

吴用问道:“保正,此人是谁?”晁盖道:“江湖上好汉,此人姓刘名唐,是东潞州人氏。因有一套富贵,特来投奔我。

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得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

诸葛亮在知道刘备三次来访后,见到刘备,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孔明听了刘备的话后,给刘备进行了一大段形势分析,孔明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对刘备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吴用和诸葛亮相比一个谋鸡零狗碎之事,对未来没有展望和规划;一个是谋篇布局,气势恢宏,天下大势尽在掌握之中。诸葛亮志气高远,虽未出山开工,对今后如何开工方向明确,而且时局的发展方向,确实也是按照当初和刘备商量的路线行进;吴用就是干到哪里再说,方向不明。在主人的选择上也是天差地别,晁盖实质上就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主,虽然后来跟了宋江,但是宋江的胸中之志和刘备也不好相提并论。择良木而栖是一个有为之人的明智选择。

吴用在当时应当是一个有文化的人,饱读四书五经,应该在教学生时主要也是讲授这些内容,但是他在听到晁盖告知生辰纲后,他的表现有辱斯文。即使在以后为梁山好汉出谋划策方面也是格调不高,智商不够,要说他谋略敢欺诸葛亮,还真的有点赞誉过头。

如第十四回,吴用听晁盖介绍生辰纲后,第一反应不是阻止此事的发生而是积极推波助澜。虽然梁中书的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但你吴用是书生,学的孔孟之道,教的是仁义礼智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换言之,如果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是为了众生利益另当别论,但他们劫取的目的是自己快活,这种行为你不制止也就罢了,还参与其中。并且还认为此一事却好,不但如此,很快就帮助晁盖出主意,找帮手,亲自出面,鼓动三阮入伙。好像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种行为能和诸葛亮比吗?诸葛亮出主意主要是帮助恢复汉业,维护正统,师出有名,是为天下苍生而谋;吴用却是为小团体的利益,为一己私利而谋。

第十六回,所谓的智取生辰纲,吴用出的什么主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通过让杨志等押送生辰纲的人喝酒,喝放了蒙汗药的酒。虽然这个主意,帮助晁盖等人劫取了生辰纲,但是手段却有点卑劣。我们知道在《水浒传》中用过蒙汗药的人不多,一是最著名的十字坡孙二娘开的黑店;二是揭阳岭上的李立用蒙汗药蒙翻了宋江;三是戴宗上东京送信,经过梁山被朱贵药倒;再就是吴用出主意用蒙汗药放翻杨志等。之所以在《水浒传》中描写用蒙汗药的人不多,主要是这种行为是下三滥的行为,为大多数英雄好汉所不齿。如孙二娘开的黑店,江湖上很多人说:

“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哪里过?

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一提到大树十字坡,令很多英雄好汉和路人望而生畏,就连鲁智深等都曾着过孙二娘的道。但就是这样一个黑店,也给自己定了有三等人不可坏他规矩:

第一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又分付浑家道: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

张青孙二娘也怕人家说他们好汉不英雄。如果用蒙汗药也算是用计谋,好像也太简单了点,当然在描写时施老先生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用计颇多,就是晁盖等人如何装成买枣子的客人,先表演给杨志他们看,我们喝了酒没有事,然后又通过多要一瓢酒,被白胜将半瓢酒里面掺了蒙汗药的酒再倒入桶中,骗过杨志等人的眼目等等。但总给人看了不像英雄好汉所为,智慧不够,而且绝大多数小说、故事对使用蒙汗药、迷香等行为视为不耻和下三滥。纵观吴用的计谋不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来得高明,脍炙人口,世代传颂。

再看看晁盖等人案发,被官军追捕,无路可走,吴用在劫取生辰纲后,其实也怕哪天露陷,早就想好了出路,这可能也是吴用的聪明之处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投奔梁山。如果有本事,或者用计谋攻下梁山把王伦干掉,拿下梁山,后人也会称道。但是吴用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梁山,是希望得到梁山的收留,就连晁盖也感慨如无梁山收留,就无处可去。但上梁山后,看到王伦不愿意留他们,再加上看到王伦和林冲之间有矛盾,吴用就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以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

晁盖询问吴用何以冷笑,吴用告知晁盖王伦并无收留之意,并告知晁盖:林冲与王伦之间有矛盾,并想出一条妙计,就是借刀杀人,让林冲和王伦火并,

“早间见林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气。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并。”晁盖道:“全仗先生妙策良谋,可以容身。”

次日,只见小喽啰到来相请,晁盖问吴用道:“先生,此一会如何?”吴学究笑道:“兄长放心。此一会倒有分做山寨之主。今日林教头必然有火并王伦之意,他若有些心懒,小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由他不火并。”

我在王伦那讲中,曾经写道,如果你是王伦,你敢收留这种人吗?吴用投奔梁山,看到人家家中不和,就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而且如果人家不火并,他就凭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人家火并,更甚的是,火并之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是拥戴林冲做梁山头领,而是拥戴晁盖做梁山头领,夺人巢穴。林冲火并王伦后,吴用还假惺惺的

就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叫道:“如有不伏者,将王伦为例!今日扶林教头为山寨之主。”

耿直的林冲哪有吴用奸猾,为涉心中之愤,火并了王伦,反而让晁盖做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吴用做了第二把交椅、公孙胜做了第三把交椅,自己还是老四,为人做了嫁衣裳。

吴用帮助宋江逃脱的计谋实质上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宋江酒后得意忘形,在江州浔阳楼题反诗,被告发后装疯卖傻想蒙混过关,让老奸巨猾的黄文炳识破,蔡九知府派遣戴宗上东京到其父蔡太师处以捉住反贼宋江请求定夺为由,报功请赏。戴宗到梁山后,诉说了宋江的近况和遭遇及面临的危险。吴用是一个反应极快的人,很快就想到了对策。就是请萧让、金大坚等人上山,模仿蔡太师的笔迹和印章,让蔡九知府派人押送宋江到东京受审,然后再根据宋江的押送路线,采取有效的营救方法。这本是一个算得上成本较低的好计谋。就是这样一个好计谋,因为吴用的考虑不周,导致计划全部落空。

戴宗却把宋江吟反诗的事,一一对晁盖等众人说了。晁盖听罢大惊,便要起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吴用谏道:“此一件事,不可力敌,只可智取。吴用不才,略施小计,只在戴院长身上,定要救宋三郎性命。”

从这里可以看出吴用是一位很自信的人,认为略施小计就可以解宋江的危厄。

晁盖道:“愿闻军师妙计。”吴学究道:“只这封书上,将计就计,写一封假回书,教院长回去。书上只说教把犯人宋江切不可施行,便须密切差的当人员解赴东京,问了详细,定行处决示众,断绝童谣。等他解来此间经过,我这里自差人下山夺了。此计如何?”

晁盖道:“好却是好,只是没人会写蔡京笔迹。”吴学究道:“吴用已思量心里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吴用还是头脑聪明的人。吴用接着道,

“如今天下盛行四家字体,苏、黄、米、蔡,宋朝四绝。小生曾和济州城里一个秀才做相识,那人姓萧名让。吴用知他写得蔡京笔迹。”晁盖道:“书有他写,便好歹也须用使个图书印记。”吴学究又道:“吴用再有个相识,小生亦思量在肚里了。这人身姓金,双名大坚。开得好石碑文,人都称他做玉臂匠。”

从这里可以看出吴用人缘极广,不过认识他也没啥好处,我们看到被他认识的人,本来都是生活得好好的,就是因为和他相识,或者被他惦念上,平安的生活就此打断,都被他拉入梁山入伙,有些人还会家破人亡。就是这样一条好的计谋,因为吴用的自信和考虑问题不周,导致出了大问题,险些送了宋江和戴宗性命。

且说吴用送了戴宗过渡,自同众头领再回大寨筵席。正饮酒之间,只见吴学究叫声苦,不知高低。众头领问道:“军师何故叫苦?”

吴学究道:“你众位不知。如今江州蔡九知府,是蔡太师儿子,如何父写书与儿子却使个讳字图书?因此差了。是我见不到处。此人到江州,必被盘诘。问出实情,却是利害。”

事实却是如此,戴宗书信送到后,被黄文炳看出了破绽,连累宋江、戴宗被问斩。幸亏梁山兄弟舍命大闹江州,否则,戴宗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吴用的计谋考虑不全,不但未能减少成本,相反却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如果诸葛亮的空城计也像吴用这样考虑不周,诸葛亮老早就死翘翘了。

除了上面这三个计谋,还有两个计谋,也是很值得商量,一是做事太绝,二是考虑问题也是不周,伤及无辜,导致许多无辜之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一个就是请朱仝上山。朱仝这人够义气,对晁盖、宋江等人都有救命之恩,晁、宋两位大哥想他一起上山享福或者一起创业,无可厚非。派吴用亲自带队去请朱仝上山,也显出宋江等人的重视。当时虽然朱仝因为私放雷横被发配沧州,但沧州知府的小衙内和朱仝特别投缘,而且

这个小衙内方年四岁,生得端严美貌,乃是知府亲子,知府爱惜如金似玉。

再加上朱仝性格使然,

每日来和小衙内上街闲耍,朱仝囊箧又有,只要本官见喜,小衙内面上尽是赔费。

沧州知府对朱仝也是非常信任,朱仝别无所求,

“天可伶见,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

就是这种简单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因为他上了梁山这个贼船,要下来很不容易。吴用奉晁盖、宋江二人之命“请”朱仝上山,凭吴用的智慧,方法还是很多的,如杀死个把贪官,然后再像武松一样写下:“杀人者朱仝也!”亦如张顺请安道全上山,也是在杀了虔婆后,写下:“杀人者,我安道全也!”这就足够让朱仝没有退路,只好上山落草。但是吴用却出人意料的出了一个狠毒的招数,让人生恨,让人不寒而栗,就是劈死无辜的四岁孩童小衙内,断了朱仝复为良民的念想。

朱仝回来,不见了小衙内,叫起苦来,两头没路去寻。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已死在那里。

你看看吴用作为一个文人,智多星,晁宋两位头领让你下山请朱仝上山,方法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出这么一个丧尽天良的主意呢?不能因为你们要请朱仝上山,就想出这么一条歹毒计策,尽显强盗嘴脸,那有文人墨客的品质。小衙内是无辜的,可怜小朋友只有四岁,就成为了这帮“好汉”的牺牲品,而且把头劈做两半,死的特别惨!特别惨!特别惨!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做得出这种绝的事情来。不能因为你们想自己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择手段。估计朱仝感到交上这么一些朋友真是无奈,可能也特别后悔。所以

朱仝道:“是则是你们弟兄好情意,只是忒毒些个!”

吴用在梁山上一般不单独行动,或者带兵打仗,其中带队行动和打仗的主要就是两次,一次就是上面讲的“请”朱仝上山,出了一个歹毒主意。还有一次就是我们下面介绍的带着李逵去忽悠卢俊义,还有就是在救卢俊义,攻打大名府时,因宋江生病,给了吴用一次亲自带兵打仗的机会,吴用是如何表现的呢?

第六十回,晁盖中箭身亡,为了追荐晁盖,

一日,请到一僧,法名大圆。闲话间,宋江问起北京风土人物,那大圆和尚说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宋江、吴用听了,猛然省起。

宋江对卢俊义赞不绝口。

吴学究道:“小生略施一计,便教本人上山。”宋江便道:“人称足下为智多星,端的是不枉了,名不虚传。

实际上,《水浒传》中称呼吴用为智多星的,除了此处宋江外,就是在第十六回听了吴用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后,

晁盖大喜,攧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其余就是介绍吴用和梁山泊排座次时用“智多星”,一般很少见到,连公孙胜初次见到吴用,都是这么说的,

晁盖道:“这位秀士先生,便是智多星吴学究。”公孙胜道:“吾闻江湖上多人曾说加亮先生大名。”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吴用是晁盖和宋江的军师,吴用主要是帮助他们两个出主意,是他们两个的参谋助手,所以出的主意对他们两个很实用,对其他人就未必了,你说朱仝会认为吴用出的是好主意,卢俊义会夸吴用主意出的好,夸他为“智多星”?

下面我们再看看被吴用惦记上的倒霉先生卢俊义。卢俊义是北京城里有名的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河北三绝,五代居住北京,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家庭幸福,颇有家私钱财,活得好好的。就是因为大圆和尚的一句话,勾起了宋江、吴用让卢俊义到梁山落草的念头。

在所谓的“吴用智赚玉麒麟”这个故事里,吴用是如何用“智慧”的呢?先是通过装成算命先生让卢俊义离开北京大名府,并且事先就想好了断绝卢俊义回来的后路,

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后日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道:“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吴用的这条计水平如何呢?实际上,明眼人一般都能看到问题,如李固、燕青、贾氏,

李固道:“主人误矣,常言道:贾卜卖卦,转回说话。休听那算命的胡言乱语。只在家中,怕做甚么?”

燕青道:“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句,盘倒那先生,倒敢有场好笑。”

娘子贾氏便道:“丈夫,我听你说多时了。自古道:出外一里,不如屋里。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了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你且只在家内,清心寡欲,高居静坐,自然无事。”

看看,吴用自认为很高明的一条计策,旁观者看的一清二楚,应该不是太高明的手法。为了配合吴用的拙劣表演,卢俊义也不知是自信还是脑袋进水,亦或吴用的心理战,吃透了卢俊义,反正卢俊义是落入了陷阱,真的避难去了,也是按照吴用的思路演下去了,卢俊义被梁山上的人“请”上了山,吴用放走李固,并告知李固,卢俊义在家里白粉壁墙上写了反诗,在梁山上做了二把手。如果吴用真聪明,也是为卢俊义着想,就应该告知卢俊义,你现在不要多想了,就在梁山上弄个二把手玩玩吧,我们已经把你的后路断了。应该说卢俊义就会留下来,之多说把家眷和财产运上山,此事就成了。但是吴用不说,还今天请客,明天请客,让卢俊义

不觉在梁山泊早过了两个多月。

这个计策是按照吴先生的思路导演下去了,但是卢俊义你们是要请他上梁山做二把手的,你吴用不能给苦给领导吃,你是一个智多星,应该想到卢俊义回去后会有牢狱之灾,最好是让卢俊义不回去,即使回去,就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计划方案使卢俊义完璧归山才对。你们就这样放他回去了,而且是知道他要回去坐牢,还派柴进、戴宗到大名府牢中去打点,害得卢俊义却是吃尽了苦头,险些送了性命。我还真是不懂是吴用有意为之,还是考虑问题不周。

卢俊义、石秀陷在北京牢中,宋江十分不放心,

宋江才得病好,便与吴用商量,要打北京,救取卢员外、石秀,以表忠义之心。安道全谏道:“将军疮口未完,不可轻动。动则急难痊可。”吴用道:“不劳兄长挂心,有伤神思,只顾自己将息,调理元阳真气。吴用虽然不才,只就目今春初时候,定要打破北京城池,救取卢员外、石秀二人性命,擒拿淫妇奸夫。不知兄长意下如何?”宋江道:“若得军师如此扶持,宋江虽死瞑目。”

这是吴用唯一一次单独带兵打仗,这仗打的如何?就这一仗,

梁中书的夫人躲在后花园中逃得性命,便教丈夫写表申奏朝廷,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抄写民间被杀者五千余人,中伤者不计其数,各部军马总折三万有余。

这一仗打的是死亡无数,连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蔡福都看不下去,

却说柴进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资老小,同上山寨。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柴进见说,便去寻军师吴用。比及柴进寻着吴用,急传下号令去,休教杀害良民时,城中将及伤损一半。

就是大圆和尚一句话,为了卢俊义一个人,吴用出了一条计,让北京大名府这座城市烟迷城市,火燎楼台。千门万户受灾危,三市六街遭患难。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战争场。再加上梁山上的士兵死亡人数,这一仗太血腥。

如果说吴用智取生辰纲是不义、火并王伦是不礼、戴宗送信为不智、“请”朱仝上山为不信,赚取卢俊义,打大名府则为不仁。吴用作为一位教书先生,理应为人师表,但却因为贪财上了梁山,凭着自己的小聪明,不断为晁盖、宋江出了不少馊主意,做出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的事来,确实让人心痛,吴用现象值得深思,虽然有聪明才智,但才不正用,即使是一位“智多星”,也只能是无用的“智多星”,甚而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类“智多星”需要重点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