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国民时期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十四课,居然我们的“乌鸦喝水”的故事,100年前就有了!

乌鸦喝水主要讲什么(乌鸦喝水那些事)(1)

据资料显示,更早的课本是光绪三十年出版,也就是1904年,那时还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比较费劲。很可惜,那个版本的图片没有找到。

而上图这个应该是民国时期的版本。由于此篇课文也没有标点符号,基本可以推定,出版时间在1920年代以前,因为1920年才开始全国正式推行使用规范标点。

你能想象吗?一篇语文课文,至少学了七八代人是什么感觉?

也就是说,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我们学过,我们的孩子学过,我们的父亲学过、爷爷学过、曾爷爷学过、曾曾爷爷也学过……

它就是《乌鸦喝水》!

其实,《乌鸦喝水》是一个伊索寓言故事。

通过讲述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运用身边可以利用到的任何东西帮助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突破精神,不达到目的不放弃的精神,在一次次的坚持过后,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乌鸦喝水》被多次选为小学语文课本,

乌鸦喝水主要讲什么(乌鸦喝水那些事)(2)

这个版本是小编使用过的,70后的课本

用来教导孩子们要认真思考问题,并鼓励孩子们要努力成为像那只乌鸦那样聪明的人才。

乌鸦喝水主要讲什么(乌鸦喝水那些事)(3)

原文如下:

一只乌鸦口渴了,它在低空盘旋着找水喝。找了很久,它才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水瓶,便高兴地飞了过去,稳稳地停在水瓶口,准备痛快地喝水了。可是,水瓶里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颈又长,乌鸦的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这可怎么办呢?

乌鸦想,把水瓶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于是,它从高空往下冲,猛烈撞击水瓶。可是水瓶太重了,乌鸦用尽全身的力气,水瓶仍然纹丝不动。

乌鸦一气之下,从不远处叼来一块石子,朝着水瓶砸下去。它本想把水瓶砸坏之后饮水,没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扑通”一声正好落进了水瓶里。

乌鸦飞下去,看到水瓶一点儿都没破。细心的乌鸦发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

“有办法了,这下我能喝到水了。”乌鸦非常高兴,它“哇哇”大叫着开始行动起来。它叼来许多石子,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水瓶里。随着石子的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向上升……

终于,水瓶里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乌鸦总算可以喝到水了。他站在水瓶口,喝着甘甜可口的水,心里是那么痛快、舒畅。

不过,乌鸦真的有这么聪明吗?

不少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故事是假的,鸟类根本不可能有那么聪明。

乌鸦喝水主要讲什么(乌鸦喝水那些事)(4)

近日,河南郑州一段喜鹊(其实喜鹊和乌鸦都是同宗同种,喜鹊是乌鸦的表姐,又俊叫声又好听点)叼起石头丢进水瓶里喝水的视频走红网络,画面中这只喜鹊将石头丢到瓶中,然后将喙伸进瓶里喝水,完全就是课本中“乌鸦喝水”的翻版。网友纷纷表示,原来课本中说的是真的。

视频中,一直稀缺不断地用嘴叨起石子放到矿泉水瓶子里,每放一块就能喝上几口,完美演绎了乌鸦喝水故事的过程。

作者简介

乌鸦喝水主要讲什么(乌鸦喝水那些事)(5)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之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受到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传》,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及后来陆陆续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寓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