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广州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城市24小时时隔九个月)(1)

图片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中国政府网14日消息,为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国务院正式公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方案从五个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务。一是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二是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协同推进青年创新创业,提升实习就业保障水平,加强青少年人文交流。

三是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四是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五是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粤港澳教育合作,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根据其发展目标,到2035年,南沙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更趋成熟,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解读:广州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枢纽性节点。2012年其获批国家新区,2015年挂牌成立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广州南沙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一起,定位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三大平台。

去年九月初,国务院先后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两大片区迎来了自己的“专属方案”,唯独南沙“落了单”。

相较之下,广州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就在今年初的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被单列成章,更是首次明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实施方案”。

如今时隔九个月,南沙方案最终落地。具体来看,和当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打造优质生活圈”四大任务相比,此次方案中,“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被放在了首位。

当中提出,要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机构,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有专家指出,广州本身就是教育和科研资源的集聚地,也拥有面向全球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在南沙深化与港澳协同创新,对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方案中还明确,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超过港澳税负部分;此外,2022-2024年每年将安排给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并给予其用地指标倾斜,探索建立刚性和弹性有效结合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

#动向

人社部、工信部、国资委启动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方案提出,2022年至2025年,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建立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加大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政府补贴培训支持力度,推进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优化使用发展环境和激励机制配套支撑,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

河南省卫健委:接到外地来豫储户被赋红码的投诉,正调查核实

据澎湃新闻消息,近日,多名在河南几家村镇银行存款的储户反映,他们因存款无法取出,近期来郑州、开封等地尝试线下取钱。但抵达后,他们的健康码被赋红码。6月14日16时许,河南省卫健委值班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昨天(13日)开始,该省卫健委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到多个“外地来豫储户被赋红码”的投诉。省卫健委昨日已将投诉反馈至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至于这些储户为何被赋红码以及调查核实的进展等,该工作人员表示暂不了解。

广州拟出台汽车产业强链措施 设立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基金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6月13日透露,《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正在征求意见。面对疫情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措施旨在解决广州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短板弱项。近期,广州以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重心。中长期,广州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近地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为主攻方向。

6月下旬,郑渝高铁将全线开通

6月14日,郑渝高铁重庆至巫山段试乘列车在巫山站停靠。据新华社消息,6月下旬,郑渝高铁将全线开通,重庆至郑州的乘车时间将从8小时缩短为4小时。郑渝高铁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中部和西南地区的快速铁路网,并将结束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不通高铁的历史,为沿线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对推动三峡库区旅游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部:北江发生2022年第1号洪水

受降雨影响,珠江流域北江广东石角站6月14日11时30分流量涨至12000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北江2022年第1号洪水”。14日12时,西江干流广西梧州站水位涨至21.61米,超过警戒水位3.11米,相应流量37300立方米每秒。鉴于西江、北江汛情形势,珠江流域已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水利部已于6月13日22时将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目前2个工作组正在广东、广西防汛一线指导地方做好洪水防御工作。

#声音

工信部: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已复工 工业经济有望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6月14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企业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正在全力达产。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已经全部复工,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生产水平。随着各项政策靠前发力,持续加力,工业经济有望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分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达产情况好于预期。辛国斌表示,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6.3%,达产率超过了70%。其中,上海集成电路领域重点企业一直保持90%以上的高产能利用率,汽车领域的达产率也在稳步提升。最新情况显示,上海上汽集团6月上旬的产量实现了同比近60%的增长,特斯拉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

大湾区方面,广东工业企业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生产,目前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率超过98%,汽车、电子信息等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下一步将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推动企业由复工复产转向稳产达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稳定。

#数读

中国社科院蓝皮书:住宅库存6年来首次增加,预计今年市场逐步修复

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9·2022)》。

蓝皮书指出,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7.94亿平方米,比2020年小幅增加了1.9%,增幅比2020年的2.6%进一步收窄。从商品房待售面积来看,待售面积增幅有所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5.10亿平方米,比2020年增长了2.4%。

广州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城市24小时时隔九个月)(2)

从2015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创下7.19亿平方米的历史高点后,商品房待售面积开始逐年减少,直至减到2019年的4.98亿平方米;2020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9年增长了0.2%,增至4.99亿平方米,但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仍小幅减少;2021年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增幅由负转正,出现了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增加,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幅也较2020年的增幅有所扩大。

广州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城市24小时时隔九个月)(3)

蓝皮书指出,随着2021年底信贷环境的改善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信贷额度相对宽松,房地产市场将继续走向复苏,预计2022年房地产交易市场逐步修复,第一季度成交量完成筑底,第二季度成交价格实现止跌。在房地产政策相对平稳的条件下,预计2022年住宅交易规模达到22万亿-23万亿元。

#放榜

中医药事业省际竞争力排名:北京、重庆、广东位列前三

6月1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医药传承创新蓝皮书: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报告(2021)》,对我国省际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了评级和分析。

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31个省份中医药事业省际竞争力排名前五依次为北京、重庆、广东、浙江、四川。在排名前五的省市中,北京市在两年中稳居第一,在教育、科研、文化与对外交流方面的排名均具有绝对优势。广东的排名较去年提升了2位,且在产业发展上连续两年占据首位。

此外,重庆市从第7位上升至第2位,四川省从第6位上升至第5位。四川省主要在政策方面排名有所提升,重庆的中医药科研有明显进步,同时重庆和四川两地也充分发挥地区特色,以治未病、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康复医学为重点,带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在中医医疗资源分布上,东部地区中医医疗资源占有量最多,广东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在中医医疗资源总量上名列前茅,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是人均中医医疗资源拥有量较高的省(区、市)。上海市仍是全国中医医疗效率最高的地方。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