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大部分中小学生也陆续回到了阔别多日的校园,脱离父母的视线,骑单车上下学,在校园周边的小店儿争相购买的小零嘴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一下,路上安全又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中小学生返校防控指南(路上安全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1)

上学途中:骑车安全需保障

“要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我们选择自驾接送孩子,而大部分时间让孩子骑自行车上下学。”在走访学校周边时,遇到了一位家长说。记者发现骑车的学生多了起来,那安全如何?记者随即进行了探访。

中小学生返校防控指南(路上安全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2)

上周五7时20分,早高峰时段的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前往府学胡同小学、二十二中等学校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骑自行车的,有坐车的……大兴胡同西口附近,一辆老年代步车和两辆摩托车停在道上,3米宽的自行车道被占去大半。把骑车路过的学生挤到机动车道上,与车流“擦肩而过”。在灯市口大街,尽管道路缘石上标有禁止停车的黄色实线,仍有私家车占道停车,骑车上学的孩子只好跑到机动车道上。

“开学前,老师统计了每人的交通方式,我家住安定门,女儿在景山学校读高一,每天骑车回家。” 刘女士说,“灯市口大街是女儿骑行的必经之路。车这么多,我还真担心她的安全,所以只好天天陪她骑车上学。正好学校每晚消杀,座位不能放书,一大摞书她拿着挺沉,我也能帮着背一些……”

下午3时,离放学还有十来分钟,东四九条小学外已等候了不少家长。

“胡同里人多、车多,12岁以下的孩子又不能自己骑车,让就读于九条小学六年级孙子一个人走,我实在不放心,所以就得带着他上下学。”王女士说。

东四九条是由东向西的单向车道,道路较窄,有不少家长是开着老年代步车、骑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放学时段,学校门口道路人车混行的现象较为突出。“家长接送的话,在十条那边有停车场,但比较远,自行车没有专门的场地,得自己找地方停。”王女士说。

“请四(一)班放学。”随着广播声响起,从低年级开始,各班级按顺序放学。一时间,胡同里步行的人和骑电动车的人交织在一起,一些孩子出了校门后追逐打闹,家长则在后面紧紧追着,生怕孩子撞到。

“家长止步,谢谢配合”……为保障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学校也采取了安保措施。府学胡同小学大门外不但有提示牌,沿途设置了红色隔离带,引导学生靠路边排队进校,两位安保人员分别守在隔离带入口,疏导交通秩序,通过人车分流保证学生安全。景山学校校门外,也有设置交通安全锥,并有专人监督占道停车。

除了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交通安全外,部分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也较为薄弱。聊天,或是低头看手机。不少骑车的孩子还习惯单手骑车、戴着耳机听歌……要是遇到复杂路况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很容易出现危险。

校园周边:重口味的小零嘴让家长很担心

中小学生返校防控指南(路上安全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3)

校园门口周边的小卖铺里,一块钱一包的零嘴、棒棒糖,吸引着不少孩子,小顾客一下多了。

海淀区北蜂窝中路的一家小超市里,橱窗里一排纸盒里装的各种散装小袋零食已卖得空了一半。

“你想吃点儿什么,今天我请客。”下午五点,刚放学不久,身穿校服的学生结伴进店。两名学生边聊边挑。不到五分钟就选好了六七袋。俩人刚踏出店门,就迫不及待地分了零食,随后撕开包装袋,大快朵颐起来。

“这些小零食挺受学生欢迎。”店老板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说。

“家里的饭菜不像这里的零食又香又辣。”一位小学生说,因为每天上下学都是家人接送,所以想吃了就跟大人撒撒娇,一般也能达到目的。

“孩子吃零食,尤其爱吃这种味道重的零食。我们知道这对孩子的身体不好,但拗还过孩子,只好偶尔给他们买点儿解馋。这好像问题不是太大吧!”一位拗不住孩子的家长指着零食说,“有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吃着还算放心吧。”

记者也购买了5款标价在1元左右的零嘴,包括魔芋条、小鱼以及卤菜等,这些食品的重量在12克到30克之间不等,每袋零食后面都标注了营养成分表。其中,一款30克装的卤藕片零食的盐含量最高,为每百克钠含量接近2.4克,换算成食用盐约等于6克。其他几款零食里,盐的含量都不低,其中一款12克装的辣小鱼的零食钠含量为每百克1.6克,换算成食用盐为4克,最低的一款零食是泡椒鸡蛋,其盐分含量为每百克1.9克。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几包零食下肚,这盐可就吃下去不少。”看着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一位家长忧心忡忡。

除了高盐,小零食的高热量也是让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记者注意到,热量最高的一款零食是辣小鱼,每百克所含热量为1622千焦,折算热量为388大卡,是同等重量下馒头所含热量的近四倍。热量最低的是卤藕片,每百克的热量为372千焦,折算热量为89大卡,接近同等重量下馒头所含的热量。而市面上,一个馒头的重量将近一百克。换句话说,如果吃两包辣小鱼,摄入的热量接近一个馒头的热量。

2016版膳食指南建议,6岁到18岁的未成年人,应合理选择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吃零食时应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做零食,譬如水果、能生吃的新鲜蔬菜、花生、瓜子、核桃以及全麦面包、麦片、煮红薯等,油炸、高盐或高糖的食品不宜做零食。指南同时建议,吃零食的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吃少量零食。吃饭前后30分钟内不宜吃零食,不要边玩边吃零食,睡觉前30分钟不吃零食。

网红玩具:不容小觑威力在危险

自从BB弹玩具枪被禁止销售后,“水弹枪”成为了中小学生的“新欢”。在海淀区知春路的一家大型超市内,琳琅满目的水弹枪摆满了半个货架,这些水弹枪售价在30元到上百元不等,百元以上的水弹枪还配有消音管、护目镜、标靶平底锅、32倍镜等装备,俨然“吃鸡”游戏的现实版再现。

中小学生返校防控指南(路上安全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4)

王女士的儿子明明今年8岁,小区里不少男孩儿都在玩这种枪。“每次我也会提醒他别把枪口对着人,但小孩儿追逐打闹难免发生意外。上次,明明就不小心打到了好朋友的腿,留下一个红印,万一打到眼睛,后果不堪设想啊。”王女士很是后怕,赶紧将这把惹祸的水弹枪藏了起来。

随后,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水弹枪”发现,月销量破万的有十余家店,这种枪大多标注的是“儿童玩具”,在商品详情中,也没有写明有关水弹枪适合14岁以上的年龄限制和安全警示。记者选取了3家销量较高的店铺询问适合多大的孩子玩,两家店的客服称4岁以上就可以,“都是小孩子买去玩的,孩子们都超喜欢。”另一家店则称是6岁以上。

商家介绍,这种水弹枪使用的子弹是“水晶宝宝”,主要成分是水,在泡发前,水弹是细小的颗粒,放入水中后,水弹吸水膨胀,3小时后,直径达到8-10毫米左右,射程在5至25米不等。不少买家都评论“威力很大、射程很远。”也有买家特意提醒大家“打到人挺痛的。”“不能对人打。”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曾发布《关于吸水弹软弹枪的消费预警》,吸水弹的膨胀率超过50%,不符合现行玩具安全标准。若儿童吸入或误吞此类吸水弹,可能导致窒息、肠梗阻、肠管扩张,继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会造成肠穿孔、肠坏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另外,部分软弹枪的弹射动能过大,可能导致冲击伤害。

中小学生返校防控指南(路上安全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5)

除了水弹枪,还有很多新奇有余而安全不足的玩具在学校周边商店热卖。在五道口的一家文具店里,搭配有鲜艳小亮片的史莱姆、手感Q弹的水晶泥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小朋友很喜欢,网上还有教学视频。”店员介绍道。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是,晶莹剔透的“泥”类玩具,却含有有毒物质硼砂,可能会引起儿童过敏、误食可能中毒。

听说是要为8岁的小朋友购买玩具,店员热情地推荐了巴克球,“孩子可以自由发挥拼出不同图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们对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很感兴趣,然而高磁性也正是它危险的地方。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2017年曾发布关于巴克球类产品的风险提示,如果儿童吞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磁铁,它们可以相互吸引,穿过肠肠胃或其他组织,并滞留在消化系统中,不能自行分离;吸入消化系统的磁铁如果在8小时内未被移除,会导致灾难性的伤害甚至死亡。此前已有一名19个月大的女童吞入类似的高强磁铁后死亡。

专家:呼吁成立家长组成的儿童看护志愿队

关于青少年的安全保护,学校、社会、政府应协同配合。教师日常应给孩子们灌输安全知识,在校内约束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现在学校对于校园安全都非常重视,做得也比较到位。” 青少年安全防卫中心主任李恒说。

李恒表示,目前,社会组织进校园进行安全教育,还停留在防灾减灾、反校园欺凌等单项教育上,孩子们接受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把青少年安全作为体系的、科学的互动教学仍比较缺失,“希望有更多专业的、全面的青少年安全教育的社会组织出现。”

同时,李恒呼吁成立更多由家长组成的儿童看护的志愿服务队。“如果每天上下学的过程中,有众多穿着统一服装的家长志愿者在学校周边出现,对孩子们的安全成长会是很好的保护。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环宇 实习记者 师悦 张雪

编辑:徐慧瑶

流程编辑:郭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