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为王维为他友人皇甫岳写的一组五言绝句中的第一首,皇甫岳隐居于“云溪”,标题“鸟鸣涧”就是“云溪”中一条山涧的名字。这首诗也是最为精彩、最为被后人所传诵的一首。

“人闲桂花落”,该句大意是说人只有“闲暇”到一定的程度,才会留意并感受到桂花的飘落。原因为桂花是极细小又极不起眼的花朵,它飘落的杳无声息,难以被人觉察。

“夜静春山空”,夜晚,人和动物都休息了,山中万籁俱默,显得更加空旷。“静”和“空”二字值得推敲,它们没有夜像死一般沉寂的意思,而有另一番空旷辽然之意。月亮出来了,月光惊扰得山鸟不得安眠,于是春涧边时或响起它们的鸣声。

“月出惊山鸟”直接上一句,月亮出来了,月光惊扰到山鸟使其不得安眠,于是“时鸣春涧中”,春涧边边时时响起了它们的鸣声。

有人疑惑说,桂树在秋天开花,而本篇写的是“春山”,似不相符。怎样弥合这一矛盾呢?有人给出解释是: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上有桂树;而据文字训诂之学,“花”同“华”;故“桂花”即“桂华”,是“月光”的代名词。但这样解释又带来了新的困惑:下文明明白白有“月出”二字,月光既“落”而月复“出”,更加说不通了。其实,桂的品种很多,不仅有秋桂,还有春桂和四季桂。因此,春天有桂花开落,并不违背自然。

山中相送唐王维(王维鸟鸣涧浅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