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文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提案》。
答复中提出,将多途径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内的学校健康教育。
想知道都有哪些举措?
小编为您划重点↓↓↓
课程中落实教育内容
在《体育与健康》《生物》《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等课程中落实性与生殖健康相关教育内容。
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教材,对性与生殖健康的内容细化、具体化和生活化。
以预防艾滋病教育为重点
以预防艾滋病教育为重点推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内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通过专题教育、黑板报、广播、电视、展板等多种形式落实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
积极开发网络学习资源
组织开发《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知识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视频教学资源,通过国家教育资源网推送至各地学校。
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跨校学分共享课程《艾滋病、性与健康》,内容主要包括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控,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免费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选课,来自647所高校的64.26万名学生选修,该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制定《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师生健康中国健康”等健康教育相关政策文件。
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倡导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共同承担四方责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参与和支持学校性健康教育,为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学校教育
进一步加强学校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深化学校性健康教育供给侧改革,完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制度保障、评价体系,改进性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性健康教育的载体、形式、途径、内容和方式,提高性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性健康素养。
做好科普宣传
围绕青少年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问题做好科普宣传,探索性健康知识传播新路径,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并要求多形式、多途径和多部门联动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科普工作。
鼓励相关机构、人员创作相关文章、视频和音频科普作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传播更多优秀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科普作品。
你知道,我们的孩子在性知识上有多无知吗?
76.1%的初中生不知道“人流”的危害性。
67.3%的初中生和45.5%的高中生对避孕一无所知。
61.1%的初中生和53.6%的高中生不知如何预防性病。
64.6%的初中生和48.2%的高中生不知如何防范性侵。
(来源:青少年性教育现状调查)
知乎上有个提问:我国性教育匮乏到什么程度?
那些回答,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
闺蜜跟我讲她第一次来大姨妈时,一觉醒来发现一床血,吓哭了。
-
我的一个舍友,竟然认为生孩子是像拉粑粑一样拉出来的。
-
小时候问我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妈说:大树底下捡来的。我说:是不是有个阿姨不要我了,把我丢在了大树下,你看着可怜就捡回来了。我妈说:你真聪明。我为这个事情难过了好几年。
……
据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约1300万例,其中未婚女性占40.45%,未成年人又占50%,有60%的年轻女性在完全不了解人工流产的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做了堕胎手术。”
那么在现今“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性盲”的孩子?
因为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不够重视,总认为这对孩子来说为时尚早。
日前,一本给孩子的性教育教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被父母们吐槽“尺度大”,有“男女生殖器相关介绍”图片,迫于压力,校方收回了此书。
其实,这个读本是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研发的。
去年9月,有一位老师在网上分享了自己被学生家长吐槽到拉黑的经历,这位家长觉得,自己的女儿才9岁,老师不应该教给孩子怀孕和性这方面的知识:
“老师,我女儿还小,希望您不要教给她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但九岁的孩子,学习“性知识”,真的尚小吗?
去年五月,一条微博引发了全网的关注。
一个宝妈发帖称,在上海一家大型书店里,自己五岁的女儿被一个十岁的男孩做出极其不当的行为。
此事后续如何,我们尚不可知,但也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而现实中,对孩子的“性教育”不够重视的事例还有很多:
上海迪士尼,29岁女子被8岁男孩摸臀遂教育几句,遭男孩妈妈辱骂:碰到就碰到了,你屁股没被人摸过?
长春某澡堂,姥姥带3岁外孙进女浴室遭拒绝,姥姥怒斥:为什么用你们龌龊的想法剥夺孩子的权力?
……
性教育不是性行为教育,其实,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性卫生教育、性安全教育、性审美教育。
而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些性知识,孩子们才能健康、平安地成长。
家长们一直担心性教育变成性教唆,殊不知,越是推行性教育,青少年对性的认知就越健康。
性教育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性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爱的教育。
希望在校园里积极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科普工作的同时,家长们也要重视起来,孩子只有知道自己的身体,才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
儿童性心理发展与性教育专家胡萍认为,6岁前孩子的性教育一定是在家庭完成的。
孩子在 2 岁左右,就开始有了基本的性别区分意识,好奇两性间不同的身体特征。
3到6 岁,孩子进入性蕾期。在这个年龄段中,孩子对异性的身体充满了好奇,也会对性器官很好奇,还会发现触摸它会有奇怪的快感。
所以,当孩子出现第一个与性相关的行为,或向父母问出第一个与性相关的问题,就是家长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机。
若真的疼爱孩子,请不要、请不要欲说还羞。
以下为答复原文
向上滑动阅览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86号(教育类393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体艺提案〔2021〕451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对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育部对此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工作。
一、制定政策文件,对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提出要求
2008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被纳入疾病预防和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部分。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认知规律,提出阶段性学习目标和内容,主要包括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人的生命、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艾滋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拒绝不安全行为、避免婚前性行为、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等。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高校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要求通过对性与生殖健康方面核心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能力。核心内容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家庭与伦理道德、优生优育与适宜有效的避孕方法、常见生殖健康问题与自我保健方法、无保护性行为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常见性传播疾病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和预防措施、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服务、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预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202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2021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9号),提出了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教体艺〔2020〕5号)等文件要求,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严格落实课间操制度,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普及日常锻炼、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生殖健康等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落实健康教育课程课时,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强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开发生命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等特色课程,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安排相关性健康教育内容,增强性健康教育效果。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还对健康教育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基本遵循。
二、多途径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内的学校健康教育
一是在《体育与健康》《生物》《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等课程中落实性与生殖健康相关教育内容。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教材,对性与生殖健康的内容细化、具体化和生活化。
二是以预防艾滋病教育为重点推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内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根据《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通过专题教育、黑板报、广播、电视、展板等多种形式落实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
三是积极开发网络学习资源。组织开发《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知识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视频教学资源,通过国家教育资源网推送至各地学校。开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跨校学分共享课程《艾滋病、性与健康》,内容主要包括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控,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免费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选课,来自647所高校的64.26万名学生选修,该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四是制定《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师生健康中国健康”等健康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倡导学生、家长、政府、社会共同承担四方责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参与和支持学校性健康教育,为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声明:“湖南教育网”微信公众号转发此文,是为更广泛传递优质信息之公益目的。若有来源标注不准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0731-89783191,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