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8月12日消息(记者郭东隅)在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镇龙盛村金泰旭的家里,育秧盘水稻插秧机、水稻钵苗精细插秧机、多功能精量施肥旋耕播种一体机……各种农机停放得整整齐齐,这些农机先后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它们全都出自“60后”农民金泰旭之手。
“我今年才62岁,我还会在我的小仓库里继续鼓捣,尽最大努力研发出更实惠、更有效、更环保的施肥农机,帮助我们的村民过上好日子,帮助我们村儿走上致富路。”金泰旭说。
62岁的金泰旭是把务农好手(央广网发 延吉市委宣传部供图)
“才62岁”的金泰旭出生自龙盛村的一户普通农家,父辈们“弯着腰一亩三分地里用手刨食”的情形,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让村民们直起腰务农”,是金泰旭多年的理想。1998年,务工回乡的金泰旭放弃了大城市的收入,潜心搞起了发明,他要制造一台成本低、高效率的农用机械。“那时候,我就想着要是能有一台先进而且实用的插秧机该有多好,那就一定能够帮助我的父老乡亲改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金泰旭回忆。
从那之后,金泰旭一头扎进小仓库改造成的工作间,整日和木板、铁块、废弃零件较上了劲。“那段日子,我每天只睡3个小时,我没觉得苦。”金泰旭根据实际种田的需要,将一块块废弃零部件锯开、打磨、焊接,精心地拼凑出各种农机零件。有时深夜来了制作灵感,他也会掀起被子钻到工作间。长期的劳累让他患上了风湿病和颈椎病,依然乐此不疲。
木板、自行车链条等零件构成了金泰旭的第一件发明专利(央广网发 延吉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年后,一台木质结构、纯手工打造的插秧机终于制作完成。和以往的插秧机相比,它能模仿人手插秧动作,经过多次试验,机器的工作效率相当于3个农民同时劳作。
几个月后,金泰旭申请了他的第一项专利--“育秧盘水稻插秧机”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金泰旭的发明不仅为村民带了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还引起来农业部门和研发机构的关注,他的研发视野也从水田拓宽到旱田。2010年,他又成功研发了能够一次性完成施肥、旋耕、播种、起垄、覆土、镇压一系列复杂作业的“2BFGQY多功能精量施肥旋耕播种一体机”。1998年至今,金泰旭先后获得12项国家发明专利。
金泰旭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发明家”(央广网发 延吉市委宣传部供图)
脚下有泥土,心中才有方向,金泰旭成立了泰旭农机有限公司和五合公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自己的发明用到实处。他还不忘“致富村民”的初心,每年拿出近10万元扶持脱贫户,并帮助10户丧失劳动力的家庭入股合作社,每年按入股资金的7.5%给大家分红。
2002年,金泰旭被收录进《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先后被评为延边州“十佳乡土专家”、“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第一批入选专家、“吉林省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和“吉林省首批乡村人才高级职称”等荣誉称号。
金泰旭说,他还会继续潜心农机发明,他才62岁,他还很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