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使云阳寄府曹》,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应该是诗人被派往云阳这个地方考察,那里应该是遭受过灾害,诗人见到当地百姓的惨状,有感而发,留下了这些诗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代为官之道的意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代为官之道的意义(古代为官者也要体察民情)

古代为官之道的意义

最近读到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使云阳寄府曹》,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应该是诗人被派往云阳这个地方考察,那里应该是遭受过灾害,诗人见到当地百姓的惨状,有感而发,留下了这些诗句。

从某度百科上看,当时应是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诗人当时应该是在京兆府(也就是长安)任职。而诗中的云阳并非是现在的重庆市云阳县,而应该是陕西省淳化县附近,从诗句中的“百里次云阳”也可以看出。府曹指的是京兆府的同僚们。全诗原文及解析如下:

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

夙驾:早起驾车出行。祗:敬,恭敬,表示尊敬或谦恭。遑:闲暇。

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早期便带着府衙的命令出发前往云阳,途中天气炎热也顾不上休息。

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

闾阎:意思是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漂溺:冲没,淹没;指漂没溺死。

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走了百里终于到达云阳,立刻询问当地百姓遭受洪灾的情况。

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

愆:过,罪过,过失。

这句的意思是上天经常有这样的灾害气象,为什么不能将雨泽平均分配呢?诗人忍不住对上天发出这样的疑问,可见当地受灾的严重。

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

乔树:高大的树木。

这句的意思是诗人仰望高大树木的顶端,都能看到洪灾发生过的痕迹。这句和下面几句是对当地洪灾过后现状的具体描写,洪水曾经淹没的树木顶部需要抬头才能看到,可以想象洪水的势大。

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

这句的免字应该是传抄造成的错别字。这句的意思是田野中的禾苗全部被淹没,以前的很多地方都长满了杂草,一片荒芜。

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

墉,城墙、高墙。

这句的意思是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片破败景象,老百姓返回家园也不知道要在哪里居住。这里的喜字估计也是错误,在这样的洪灾情况下怎么可能会喜呢。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

涂潦:道路泥泞积水。

这句诗写诗人考察灾情时行路的情况,不是在充满泥泞和积水的道路上行走,就是行驶在陡峭的沟坎上。

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

这句的意思是大人们挂念忧虑这里老百姓们,我自己甘愿接收役使,也出一份力。

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觌:相见。

这句诗应该是表达了对同僚们的一种期待,即希望同僚们也能见一见这里的灾情,能想到这些百姓。

这首诗对洪灾过后的情景做了详细的描写,所用语言质朴,没有名言警句,也称不上名篇,但感情真诚,包含了对当地百姓的同情,以及对自己为官的思考。也许只有踏踏实实做过地方官,而又真正心系百姓的人,才能对百姓的疾苦有深切的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