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
洛阳是一座行走的“历史博物馆”
十三朝代先后在此定都有600多年建都史
洛阳历经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
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
洛阳丽景门
应天门
洛阳应天门属于紫薇城正南门,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组成,应天门东西长135米,宽60米,两侧阙楼高36米。
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唐朝注重礼制的建设故有“双向三出阙,两重观”,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的最高规格,是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
阙楼
应天门建造初期叫“则天门”取“以天之则”的思想,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此门登基,改为“周”此时还叫“则天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被迫退位,同年病逝,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因避武后“则天大圣皇后”尊号,改为应天门,取“应天顺民”之意。
洛阳明堂
明堂是武则天时期紫薇城正殿,主要是用来理政、祭祀用的礼制建筑,唐睿宗垂拱三年,武则天下令拆除乾元殿,修建明堂号“万象神宫”,公元695年明堂被毁,次年重建号“通天宫”与之相应的还有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主要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
明堂天堂
天堂
明堂
洛阳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白马寺兴建于东汉时期永平八年,蔡愔、秦景等从帝都出发,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便请二位高僧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印度高僧同使者一同返回帝都洛阳。永平十一年,汉明帝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印、缅、泰四国相继出资修建寺院,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洛阳龙门石窟
石窟是沿着山崖开凿而成的寺庙建筑,内有佛像和佛教壁画等。
龙门石窟
两山对峙,伊水河从中穿流而过,远看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古称“伊阙”又成“龙门”
伊水河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代时期。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2800余品,佛塔近80座,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