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不是军事谋略而是政治智慧——诸葛亮与司马懿心照不宣的英雄相惜,成就了一个千年的传奇

“空城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被充分神话,可以说,“草船借箭”和“空城计”,是诸葛亮从人到神转化的两个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故事!

下面,我们从历史的真相、“空城计”背后隐含的英雄相惜,来给大家提供一个另类的解读。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的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1)

第一,历史上诸葛亮不可能和司马懿上演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非常精彩的一出,小说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是这样描述的: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概括而言之,乃是: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但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摆过空城计,这是罗贯中根据南北朝的郭冲的“郭冲三事”的故事,进行的艺术创作。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的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2)

在可以作为信史的《三国志·蜀·诸葛亮传》中,是这样叙述的:

(后主建兴)六年春,(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严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也就是说,街亭失守时的双方主将,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张郃。那么,司马懿在哪里呢?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就在街亭之战爆发的)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原来,当诸葛亮率众与张郃拒战于街亭之时,司马懿远在数千里以外的洛阳。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的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3)

第二,空城计不是军事谋略而是政治智慧

当然,不管历史上是否存在,我们现在探讨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大多数人看了这一个故事,都认为诸葛亮确实是“多智而近妖”(鲁迅语),因为,他把司马懿的性格,摸得太清楚了,摆下一座空城,竟然吓退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

三水三心小的时候,看这一故事,就有些疑惑:

即使大军不进城,派个几千人的先头部队进城打探一下,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啊?再说了,古代的城池也不是太高,说不定派几个弓箭手,就把诸葛亮射死了;实在不行,围他个三五天,也可以打探清楚虚实啊?

所以,一直认为,司马懿太笨了。等年龄大一些,见过的世面多一些,阅读的内容多一些,才知道,这根本不是诸葛亮太聪明,也不是司马懿太笨,而是他们联手演出的一出戏罢了。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的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4)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就要从司马懿在魏国的尴尬地位说起。司马懿绝顶聪明,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曹操在世的时候,为何不重用他而只是让他做一些文职工作,比如“文学掾 ”(相当于今天的学校的管理者,没有任何实权)呢?因为,曹操很清楚,司马懿绝非池中之物,认为司马懿“有雄豪志”“狼顾之相”,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

但人算不如天算,是金子总会发光。曹操死后,曹丕称帝,遇到诸葛亮北伐,却没有良将可以御敌,才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都督左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御蜀军”。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的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5)

魏宗万扮演的司马懿

在这一点上,司马懿是很清楚的。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良弓藏”,所以,如果司马懿抓住机会,把诸葛亮置于死地,那么,没有了威胁魏国的敌人,卧榻之侧,启容他人酣睡?在曹丕的心中,司马懿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自然,也必将被雪藏乃至不明不白死于非命。

而对于司马懿在魏国的处境,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也就是说,诸葛亮摆了一座空城,是算定了司马懿不会把自己置于死地,是对魏国的政治形势的充分研究形成的。而对于司马懿而言,他失去的是一场战斗,赢得了一场战役。

同样的道理,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不堪大用,却派他去守街亭,也是因为,自己一旦把魏国拿下,自己在蜀国,也将没有多少意义。

这样看来,两个绝顶聪明的人,联手演了一场戏给各自的主子看——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的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6)

第三,空城计真正的胜利者其实是司马懿

面对空城,司马懿没有在乎一城的得失,而是摆了一个更大的珍珑棋局,慢慢蓄积力量,培植党羽,等到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终于无力回天的时候,司马懿却累功升任太尉,累增封邑,势力越来越大。等到曹丕死后,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再通过一些手段,削弱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的实力之后,司马家族的实力已经无人能制了。

等到司马懿死后,司马昭继任晋王,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而诸葛亮身死五丈原之后,其后人大多在绵竹之战中战死。而他的孙子诸葛京,后来被司马懿的后人征召,做了关中地区的郿县(今陕西宝鸡市眉县)的县令——诸葛亮穷其一生,想要攻占的地方,后来被自己的孙子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似乎是历史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这样一来,“空城计“的真正的胜利者,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懿!

所以啊,有些时候,读文学作品也好,历史书籍也罢,我们还是需要多几个视角,才能拨开迷雾,看清楚背后隐藏的更深的内涵,或许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算真正的读懂了书。

空城计诸葛亮司马懿的戏(人生如戏全靠演技)(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