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一结束,中央红军就根据会议决定的方针,开始向四川进军。1月19日,红军分三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出发,向北挺进,自此开启了一系列历史转折大事件。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1)

中央红军准备渡长江北上

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出的渡江作战计划指出:

我野战军目前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箝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1月29日,红军从元厚、土城地区西渡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准备渡长江北上。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2)

蒋介石极力阻止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合

蒋介石为防止中央红军渡江入川同四方面军会合,早在1月19日就下达了《川江南岸围剿计划》,企图以追剿军跟踪急追,压迫红军于川江南岸地区,与扼守川南行动部队及各要点之防堵部队,合剿而聚歼之。蒋遂急电驻川参谋团贺国光及四川军阀刘湘组织“川南剿总”,派潘文华任总指挥,进驻泸州,集中二十一军可能抽集的兵力在赤水、古蔺、叙永地区布置堵击,封锁长江。

接着,蒋又令滇军龙云派兵入黔追击,封锁横江;令黔军王家烈部渡乌江尾追红军;急调上官云相部由豫鄂入川集结于川黔边之松坎;令薛岳.以周强元都江乌江进至黔西、大定(今大方)侧击。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3)

中央红军决定暂缓渡江

中央红军进入川南地区以后,由于敌情发生了变化,即川军沿江布防,薛岳部和黔军尾追不放,滇军也企图拦截。于是,中央军委决定暂缓执行渡江计划,改向川滇边的扎西地区集中,在川、滇、黔边境进行机动作战,争取创造新的根据地。

2月7日,军委致电各军团首长称:

根据目前情况,我野战军原定渡河计划已不可能实现,现中央及军委决定我野战军应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

2月9日,军委电令各军团向扎西附近集结;10日,中央在扎西召开营、科长以上干部会议,由张闻天作五次反“围剿”的总结和目前任务的报告,并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及目前红军的行动方针。为适应战斗的需要,充实各连队的战斗力,利于连续作战,以便有力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中央军委于同日下达了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取消各军团现有师部的组织,编足各战斗团。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4)

2月16日,中央军委号召全体指战员为消灭川、滇、黔、蒋诸敌,在云贵川区域内创造新的苏区根据地,必须坚决实行运动战的方针。中央、中央军委指出:“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5)

中央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2月19、20日,红军在太平渡到二郎滩之间二渡赤水河。这时黔军有六个团布置在娄山关一线凭险据守,企图掩护遵义,以待薛岳的部队北援。中央军委决定打击前阻之敌。经过激烈交战,红军一、三军团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了赶来增援的敌吴奇伟部,并一直追击敌人到鸭溪以南乌江大渡口。这次战役共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人以上,缴枪一千以上,是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6)

中央红军三渡赤水

3月13日,中央成立了毛、周、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同日,三人军事小组命令野战军迅速向西北方向开进,三渡赤水河。红军于16日至17日,在仁怀的茅台渡口三渡赤水向川南古蔺地区疾进。

蒋介石当时认为,红军战斗力仍未稍减,不可轻视;但贵州西北地区地瘠民穷,大军行动不仅米粮困难,就是柴草也不易得,红军徘徊于此绝地,乃系大政方针未定之表现。因此,蒋决定继续采用碉堡战术,严密封锁,将红军围歼于黔北地区。

于是,蒋电令薛岳各纵队尾追侧击,以修碉围攻的办法,步步向赤水包围:调李韫珩部由黔东开赴遵义,在该城周围修碉;调上官云相部在桐梓、遵义间修碉筑路;电告刘湘加强泸州上下一带江防,并在江南叙永、古蔺一线修碉封锁;电龙云以孙渡部进至大定、毕节以东地区防堵,修碉封锁,切实加强封锁横江。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7)

中央红军回师东进四渡赤水河

正当敌人调兵遣将之际,红军三人军事小组判断敌军已被成功调动,毅然决定红军主力回师东进,四渡赤水河。中央3月20日电各军团首长:

……我再西进不利,决东渡,这是野战军此后行动发展的严重紧急关头,各军团首长要坚决与迅速组织渡河,必须做到限时渡毕。

中央红军于21日晚至22日拂晓,从太平渡至二郎滩等渡口突然四渡赤水,大踏步前进,南渡乌江,从贵阳和龙里间越过湘黔公路,强渡北盘江,日夜兼程,进入云南。这样,就把日夜尾追的敌人远远地甩掉了。从而创造了我军渡江入川的有利时机。

4月29日,中央军委电各军团首长:

由于两个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般追敌已在我侧后方,但敌已集中七十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在现在地区我已不便进行较大的作战机动;另一方面金沙江两岸空虚,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因此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

根据军委电令,中央红军迅速推进到金沙江边,于5月3日至9日,在绞平渡用了7天7夜的时间,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从此,我中央红军彻底摆脱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被动局面,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8)

结 语

中央红军从二占遵义到顺利渡过金沙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遵义会议的伟大功绩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你有何评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