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游记》,难免会生出一个想法。吴承恩在宣扬佛教,贬低道教。

就拿佛教代表如来来说。

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狼狈逃窜,天宫一众神仙,无不是闻风丧胆。

关键时候,玉皇大帝高呼快请如来佛祖,却是间接承认佛的地位。

反观道教代表人物太上老君。

被尊为三清之一的开天辟地之祖,是混沌之祖,天地之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君。这些名号,怎么看都不在如来之下。

但在小说中,他不仅被刻画成暗算孙悟空的“小人”,在大闹天宫一情节,也是间接贬低道教不如佛教。

综合这些,我们难免会感觉,作者在“扬佛抑道”。

但事情真是那样?恐怕没那么简单。

西游记有隐喻(西游记是在扬佛抑道)(1)

像唐僧曾在上灵山传经一节,如来的两位亲传弟子,阿傩和迦叶,赤裸裸的索要人事(好处)。

唐僧不备,谁知二人,唇口讥讽,形态扭捏,硬不想传经于唐僧几人。

不是孙悟空威胁,要到如来处告发。

二人才勉强行事。但二人因没索要到人事,违背如来旨意,将无字真经传于唐僧,捉弄于他。

这里怎么看都不是在宣扬佛教。

接着,唐僧等人被白雄尊者夺走经书,无意间发现竟空无一字。

西游记有隐喻(西游记是在扬佛抑道)(2)

事后,唐僧几人找上灵山,揭发二人。谁知如来非但没有责怪,反而抱怨经书卖得贱了。还讲以前比丘僧下山,给某国某家诵读一遍经文,只讨要三斗三升黄金米粒。如此还嫌要得少了。

三升三斗黄金,什么概念?

按现在的三升三斗黄金,是1320斤*16两一斤。大概是两万两。

念遍经,动动嘴皮子,就要两万两。这比抢劫还赚的生意,如此还嫌少。可见吴承恩笔中佛家的贪婪。

之后,如来吩咐阿傩和迦叶,传有字经书给唐僧。不想到藏经阁,二人依然索要人事。

西游记有隐喻(西游记是在扬佛抑道)(3)

唐僧不备,只能把唐王给予他的紫金钵孟奉上。

阿傩接过,谁想那些管楼的力士,管庖丁的香积,看阁楼的尊者,纷纷推搡着。你摸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却把自己的脸都羞出褶皱来,只是拿着钵孟不放。

迦叶这也才进藏经阁,一一查于三藏,还吩咐徒弟仔细看管,莫要再犯之前的错误。唐僧接过经书查看,才发现给的是有字的。

这里在吴承恩笔下,众佛的贪财丑态跃然纸上。辛辣讽刺的用意,不期而意。

读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西游记》哪是扬佛抑道,分明贬佛更多。

不知道对此,你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