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五种形态(岁与年)(1)

红红火火过大年,若被人问一句:

岁岁平安,年年平安,有何分别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有何区别

一年一,一岁一,有何差别

如果就是岁,就是年

为啥只喊万岁,不喊万年

你会不会懵?会不会觉得好像没啥区别

别急,待我们一起搞清楚了这两个字的来龙去脉,也许你就不会懵了

岁:收割庄稼

岁,现在看到的是简体字,简化之前写成:歲。这个“歲”,也是经过长期演变的结果,已经看不出它的意思了,我们再往前去寻找它的出处,看看甲骨文里的“岁”长得啥模样

汉字的五种形态(岁与年)(2)

这个字表示一把工具在两个“草”之间,不就是“收割”的意思吗

那把收割的工具有个名称叫“戉”,是一种原始工具,那些示意的“草”,就是庄稼。岁,就是收割庄稼

有必要交代一下的是那个“戉”,早期的戉是石器,后来或木或骨,再成为金属,加了个金属旁成了“钺”

“钺”就不是用来收割庄稼了,改为去战场收割人头,成为了兵器,后来再从兵器演变成兵权的象征,是中国最早的“帅印”、“虎符”,持钺者持有兵权,是王者重器

说完“岁”,我们再来看看“年”这个字的甲骨文是怎样的

汉字的五种形态(岁与年)(3)

年:人背着谷穗

上面这个“年”字的甲骨文里,很明显看到下面的“人”,上面部分有笔画不同,但都是在画一穗谷物。这上下两部分结合起来,就是“人负谷之状”,就是人背着稻谷,年,就是收获稻谷,就是丰收

这是“年”字的原始意义,至于说到“年是一只怪兽”,那是后来的事,是老百姓们编出来哄孩子的故事,与此字的本意无关

关于“年”是“收获”,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年,谷熟也”

年,是收获,我们在前面还说过:“岁”也是收获。这就是在说,从文字起源来看,这两个字是在说一件事,这也是我们今天经常把“年”与“岁”相互置换运用的原因所在

但是,毕竟年是年,岁是岁,这两个字的区别还是存在的

汉字的五种形态(岁与年)(4)

(图为2015年发掘的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渠树壕汉墓星图徐刚摹本局部)

岁,与木星的关系

要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有一个东西非常重要,那就是木星,中国农耕社会,非常重视时令节气,非常重视历法

全世界各地的早期人类,在早期与大自然相处时,都会很自然地会抬头仰望星空,通过星宿的转换来寻找天人之契合

当古人之漫漫长夜抬头看天的时候,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和金星的木星,无不例外地成为他们观测的重点,古罗马人就以主神朱庇特命名这颗行星

中国人则在更早的夏朝就认识了这颗星,那时的中国人,已经非常准确地发现了这颗星12年绕行一周天的规律,于是他们把天空划分十二个区域,地上收割一次,木星则每年运行一个区域,因此夏朝把这颗星叫岁星

“岁”这个字就与木星联系到了一起,成为木星的名称。直到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才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但是,“岁星”这一称喂仍然存在于中国人的语言体系里面

汉字的五种形态(岁与年)(5)

(图为河北宣化张氏墓(1116年)中的二十八宿及黄道十二宫星图)

岁是天事,年是人事

正是因为“岁”从“收获”转入了“星宿”,由此就与“年”产生了诸多表达意义上的区别

《尔雅·释天》中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更有注解说:岁取星行一次,年取禾一熟

这里面有两个相关信息

1,夏朝用“岁”字,周朝后用“年”字

意思是说夏朝用“岁”表达春夏秋冬的一个循环,估计那时候的“岁”还是“收获”的意思,周朝,“岁”字被木星占有,于是开始用“年”来填补夏朝“岁”的空缺

2,“岁”记于星行,年记于谷熟

意思是说岁说的是天上的星走完一格,年是地上的谷子熟了一次。清代学者顾炎武也有说过:“天之行谓之岁”、“人之行谓之年”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年与岁这两个字的不同,也就知道了他们的正确用法

现在,我们再回头到开篇我们问的那个问题“为啥只喊万岁不喊万年”?我们的回答是:皇帝是天子,天子的事是天界的事,应该归属于“岁”的范畴,喊万岁,是把他当天神来看,如果喊万年,就是把他当稻田里一岁一枯荣的稻草来看,哪怕是个万年的稻草,也是一个草包皇帝

汉字的五种形态(岁与年)(6)

说到这里,想到那句老话:“天增岁月人增寿”,才知道咱中国人留下的每一句话里都是有讲究的。“岁月”是“天”的寿,人的寿命,严格来说以“年”为单位

当然,这是“岁”与“年”这两个字的原始意义,几千年演化下来,这两个字原始意义已经渐渐模糊,我们在日常表达中,这两个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已经把它们当做可以置换的同义词在使用。今天跟大家聊这两个字,只想在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感受一下中华文化的深邃底蕴,绝不是要将这两个业已融合在一起的汉字再给他掰开

文字的运用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过程中的分分合合是常有之事。同出于甲骨文的“岁”与“年”,经过几千年的分分合合走到今天,我们顺应其发展脉络自然而然地该怎么运用就怎么运用,怎么方便怎么运用,绝不可教条和守旧,那叫“食古不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