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出身于文人士大夫家庭。父亲是苏轼的学生,母亲也是官宦人家小姐。家中生活环境优渥,且藏书甚丰,聪敏好学的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特别是她又居住在繁华的京都,见多识广更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

李清照诗和文俱佳,但她的词更突出。后来被推崇为宋词的“婉约派”代表之一。

轰动整个京师的李清照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轰动整个京师的李清照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

公元1100年,她年仅16岁时,就写出了这首轰动整个京师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写的是风雨之夜后,诗人醒来的感觉以及与侍者的对话,但却让人耳目一新,看上去如此别具一格,清新自然,不由得佩服至极。

轰动整个京师的李清照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轰动整个京师的李清照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2)

开篇前两句,写的是诗人早晨醒来后,感觉昨晚痛饮后的酒劲儿还未彻底消去。她又觉得昨夜的雨下得似乎并不大,但是风却刮得非常强烈。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与“卷帘人”——应该是侍者,之间的问话。诗人应该是问了关于院内的海棠树——是不是被狂风吹得变了样?侍者不经意地回答:海棠树还是那个样子。诗人却纠正道:知道吗?(此番风雨后,花朵必定被风吹雨打落下很多),应该是"绿肥红瘦“了啊。

整篇词词都是对诗人生活片段的自然的描写,并没有什么振聋发聩或者雄浑激荡的词句。但是,词中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李清照的语言表现力和过人的才华。

轰动整个京师的李清照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轰动整个京师的李清照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3)

尤其是末尾一句“绿肥红瘦”,用词极其准确而又别致。这四个字把春末夏初的情景描述得真真切切,一种惜春的心情不言而喻,成为后人不断引用的佳句。

李清照这首词一出,立即迎来好评如潮。

正如明代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中载:“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如今,这首词俨然已成为千古绝唱,并且多次被选入课本,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