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dìng)。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贵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统治者做到无为、好静、无事、无欲,一般老百姓就能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要求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戒欲戒奢,不多事扰民,不是凭自己的心意来制定法令政策,也不能恣意妄为,以此来影响百姓,使他们也能远离淫佚伪巧,自然顺化而归淳朴。
壹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前三句比较好理解,尤其是第三句,基本上可以说大部分人都知道,也都能理解。
矛盾的双方是对立同一的,普遍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只不过老子并没有把这样的现象抽象出来用一句话来做为一个总的规律,比如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差别决定了这两种思维导致的结果。
老子的辩证思维还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动态思维,逻辑思维是静态思维,逻辑思维推导出绝对正确的结论,辩证思维只能使命题看起来有合理性。
在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上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侵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丢了一匹马,事实可以判断为一种灾祸,怎么也不能能是一种福,所以大家都去安慰。
过了几个月,他家丢失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归来,平白无故得到一批骏马,怎么也不是说是灾祸,所以大家都是祝贺。
这就是事实判断。因为马丢了,能不能回来是一个未知数,可能回来,也可能不回来。凭什么就可以说丢了一匹马是一种福呢?
正就是正,奇就是奇,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奇,祸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福。
这种转化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仅仅存在于偶然性和价值判断上的合理性。
读好大学比读不好的大学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总是有人说,读了好大学不能在父母的身边赡养父母,或者说读了还大学,然后有机会拥有一定的权力,存在着违法的风险。
这样的推论看起来合理,实际上是错误的。
人的认知状态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都坚信自己绝对的正确,人的认知与自己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看待世界的角度各不相同,存在即合理,当自己通透明亮,看到他人的局限,应深深的理解原由,有谦卑敬畏的精神,不会有鄙视与嘲弄,允许一切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会温暖与流畅。(杨坨)
就像辩证思维有局限性一样,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悖论。这里就不展开讲。
福和祸的确可以相互转化,但是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转化。
乐极真能生悲,物极的确必反。这来源于自然规律和人性的本质。
贰 人之迷,其日固久。
迷,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韩非子·解老》
所以,迷不是惑,说文解字说是惑。迷有惑的意思,这里的迷不是惑,是迷失的意思。
大部分人一直在迷,这个迷不是一天三迷的意思。
本来知道该怎么办,结果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就是迷。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行,这就是迷。
本来应该谦虚,却表现的非常高傲,还说想低调可是实力不允许,这就是迷。
告诉你下雨需要带伞,你偏说淋雨当免费洗澡,告诉你淋雨会感冒,你偏说感冒了正好在家休息,这就是迷。
地球明明是圆的,你非要说地是平(方)的,你说老祖宗说“天圆地方”,这就是迷。
叁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圣人方正而不生硬,锐利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这里说的是智慧的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一般的人心直口快,容易伤人,但是总是说“我就是直脾气”。
但是作为管理者就不能心直口快。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子长》)
合格的管理者看上去很威严,但是和他交往发现人也比较温和,讲话的时候也很严厉。
这就是对“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最恰当的注解。
结 语
不同的管理风格会导致不同的管理效果。无为而治的人看上去闷嘴葫芦不开瓢,但是在他的治理下百姓都比较淳朴。严苛的管理者看上去好像非常有所作为的样子,但是他治理下的百姓却由于不满而怨声载道。
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只有智慧的人才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大部分人则迷失自我。因此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在说话做事的时候,方正而不生硬,锐利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