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日,74岁的王继志带着家人来到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碚金路的王朴烈士陵园。陵园里松柏直立,栽种有序,为整个陵园增添了绿意,同时也衬托出庄严的气氛。

每年的这个时候,只要身体允许,王继志都会带着家人前来祭拜王朴烈士。除了对烈士的崇敬之意,越是离他近越是能感受到别样的感情。

王朴烈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年轻的28岁,王继志每次来似乎都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句:“爸爸,我带着家人来看你了!”

今年是王朴烈士的100周年诞辰,王继志在祭拜完毕后,再次走进烈士事迹的展览馆,面对那些烂熟于心的故事,他仔细聆听,脑海里不由得会联想到七十多年前没有硝烟的白色恐怖。

六十年前老公壮烈牺牲留下遗腹子(富家公子重庆解放前牺牲)(1)

图:王继志

王继志只有十个月时,王朴就被敌人逮捕入狱,待他长到一岁多时,父亲便惨遭毒手,永远地离开了他和这个世界。一岁多的孩子,他对父亲完全没有印象,有的只是牙牙学语地从嘴里冒出一句含糊不清的爸爸。

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是孤独的,是缺失的,王继志用一生的时间来勾勒父亲的形象,通过父亲点点滴滴的英雄故事来还原他的伟大。

王朴原名王兰骏,于1921年出生在重庆市江北县仙桃乡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王莲舫是从事猪鬃进出口生意的商人,经过多年的打拼,有了一番事业,王家在当地小有名气,虽不是钟鸣鼎食之家,却也衣食无忧。

王朴在五六岁时,跟随父母到了日本。王莲舫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短短几年时间,便积攒了几万大洋,又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老家。

王莲舫夫妇开明,先后送几个孩子去读书,王朴学习用功,却曾经在学校引起轰动被开除。王朴所就读的学校有一名进步老师,他的一些言论让师生们敬而远之,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偏偏王朴觉得这名老师的观点新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故而两人走的比较近,这让校长大为恼火,便将王朴开除学籍。

这名老师的姓名无从查起,却在懵懂的王朴心里种下一粒革命的种子,是他革命生涯的引路人,被学校开除的王朴又转学至另一所中学就读。

随着日军全面侵华,为了躲避战乱,复旦大学西迁重庆。王朴和几名同学商量,决定报考复旦大学。王朴认真复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

六十年前老公壮烈牺牲留下遗腹子(富家公子重庆解放前牺牲)(2)

图:王朴

富家子弟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如果按照一般逻辑,王朴很有可能会成为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读者会在报刊上看见他的署名,或是看见他采访的身影,亦或是回家帮着父亲打理生意。

个人的命运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如何抉择是王朴所要面对的问题。在大学校园里,王朴依旧对中学时接触的进步老师念念不忘,他对信仰的笃定、对革命的向往,给王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奇心驱使着王朴愿意去了解这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在阅读了相关刊物后,王朴感觉眼前豁然一亮,他终于明白老师当时的心境。王朴加入了复旦大学校内《中国学生导报》的工作,并成为该报社的骨干成员。

王朴对于革命的热情,上级组织看在眼里。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王朴被组织安排回老家江北县,从事基层组织工作。

组织上安排黄颂文和王朴联系,按照上级部署,他们需要创办一所学校,作为在江北县开展地下工作的联络点。王朴不遗余力多方筹措,一所具有新式办学理念的莲华小学成立。

王朴扎实推进基层工作,他对党的赤诚之心深深感染着身边的同志,鉴于他的优秀表现,1946年组织上批准他入党。王朴再次筹措资金,于当年创办了莲华中学、接办了志达中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在重庆举行和平会谈,在各方的努力下虽然达成了一系列的和平协定,但战争终究不可避免。东北经过张作霖和日本人的经营,工业基础牢固,加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片黑土地自然而然成了争夺的焦点。

重庆虽然地处西南,但一直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抗日形势危急国土沦陷时,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战端一开,全国形势陡然紧张,重庆立刻笼罩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在特务的眼皮子底下从事地下工作,难度及危险可想而知。王朴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地下工作的开展、学校的正常运转,都需要一笔经费来维持,而组织上已是囊中羞涩。王朴心急如焚,他不由得联想到自己优越的家庭,倘若说服母亲让她拿出一些钱财来资助,既能帮助组织渡过难关,又能让家人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王朴二话不说,跑回家找到母亲金永华,将事情坦诚相告,希望得到母亲的帮助,令他没想到的是,母亲的开明让他大开眼界。母亲不但同意资助,而且是要变卖所有田产,可以说是毁家纾难。

金永华将所有田产变卖,换得1000多两黄金,用于资助党组织。不论是当时的年代,还是用现在的物价来衡量,这1000多两黄金完全是一笔超乎想象的巨款。能够将所有的田产捐出,这是一种何等气魄。

组织上能充分感受到金永华、王朴母子对于革命的热忱,但收到这样的一笔巨额捐赠,属实是一份难得的人情。组织上有感于金永华的捐赠,不忍让她毁家纾难,于是达成协议,等渡过难关,将她的捐赠如数归还,以示感谢。

六十年前老公壮烈牺牲留下遗腹子(富家公子重庆解放前牺牲)(3)

图:王朴

1948年王朴出任南华贸易公司经理,管理公司的发展,为组织筹措经费。随着斗争形势的加剧,党组织的地下工作不断被敌人侦破,个人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据王继志了解到,在当时高压环境下,王朴有机会到香港出差,如果想要背叛组织,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轻而易举,但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忠诚来捍卫党性。

不幸终究还是没能避免,由于党内出现叛徒,我党在重庆主持工作的领导相继被捕,所创办的“灰皮红心”《挺进报》也被敌人查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受此牵连,王朴于1948年4月27日被特务逮捕。

王朴被捕时,他的儿子“狗狗”才十个月大,俗话说:“贱名”好养活。王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之所以为儿子取这样一个听起来不雅观的小名,就是希望他能茁壮成长,假设有一天自己为了革命牺牲,儿子便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王朴被特务关在重庆白公馆,那里原来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戴笠要寻找一个适合关“犯人”的场地,恰巧看中了白公馆,于是花重金将其买下,专门用来关押意见相左的政治人士。

白公馆和渣滓洞被人称为“两口活棺材”,和渣滓洞相比,白公馆关押的则是军统认为“案情较重的犯人”。进入白公馆的人九死一生,唯一生的机会就是背叛组织、出卖同志、登报声明、脱离组织。

王朴被捕后,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亲自审讯,他清楚王朴的家庭背景,想不通他为何甘愿放弃富家公子的生活,冒着随时都有死亡的风险进行地下工作。

徐远举试图诱降王朴:“以你这样的家庭,以你这样的社会地位,只要你交出组织,就可以获得自由。”

王朴冷笑一声,严词拒绝,徐远举恼羞成怒,责令手下对王朴严刑拷打。戴着眼镜一脸书生气的王朴忍受着敌人的百般折磨,他坚定自己的信念,任凭经历何种酷刑,也绝不吐露一个字,他瘦弱身躯里所迸发出的强大意志力让敌人胆寒。

六十年前老公壮烈牺牲留下遗腹子(富家公子重庆解放前牺牲)(4)

图:王朴

1949年,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敌人的腐朽政权,三大战役之后,全国一边倒的态势已成定局,西南解放指日可待。

解放军大军压境,重庆即将解放,残暴的特务们接到了处决被关押革命人士的命令。

1949年10月28日,秋风瑟瑟,空气里夹杂着一丝悲凉,白公馆里被关押的勇士们走出牢房,抬头看了看蔚蓝的天空、遥不可及的太阳,扭过头对着患难与共的战友咧着嘴笑。

他们之前身处狱中,却想方设法打听外面的局势,当听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他们喜极而泣,不能同全国人民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是今生最大的遗憾。转念一想,为了理想,为了信念,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岂不是一个革命者最崇高的境界。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那无私拼搏的就是我

在共和国的星河里,那永远闪光的就是我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王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开往刑场的汽车,路边的风景不断地消失在视线里。以前太过匆忙,都没有时间欣赏身边的风景,如今一抹绿都成了内心世界的点缀。

王朴想起家中妻儿老母,母亲为了支持他革命,甘愿散尽家财,妻子期盼他回来,现在也成了奢望,被捕时儿子只有十个月,现如今都快两岁了,还从来没有听他叫过一句爸爸。

王朴在给家人的诀别信中写道:

娘: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继续支持学校,一刻也不要离开学校,弟妹也交给学校。

小群:莫要悲伤,有泪莫轻弹。你还年轻,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狗狗取名“继志”。让他长大成人,长一身硬骨头,千万莫成软骨头。

汽车缓缓开到重庆大坪,王朴和他的战友们泰然自若地跳下车,按照特务们的要求站成一排。他们彼此相视而笑,这笑里面有患难与共的真情,有依依不舍的离别,有对伟大祖国的祝愿。

几声枪响,勇士们应声倒地,他们与反动派革命到底的精神却映照在重庆及中华大地的上空,映照在人民的心中。

六十年前老公壮烈牺牲留下遗腹子(富家公子重庆解放前牺牲)(5)

图:王朴和妻子褚群、儿子王继志

王朴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江北县,他的母亲金永华强忍悲痛,将消息告诉给儿媳褚群。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但是自从儿子被捕,金永华已经预料到早晚会有这么一天。

儿子将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最后将生命也奉献了,此刻金永华能理解儿子对于革命的满腔热忱。王朴之所以能走上革命道路,这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金永华于1900年出生在四川巴县,她的父亲是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幕僚,破受赵尔丰的重用,金永华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

金永华从小就喜欢读书,父亲在官场做事,自知读书的重要性,就将她们姐妹几个送到私塾。可惜好景不长,清朝政权摇摇欲坠,犹如大厦将倾,只是时间的问题。

辛亥革命爆发后,全国掀起推翻清王朝的浪潮,赵尔丰的总督位子自然不保,金永华的父亲也随之失去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更别提上学读书了。

热衷于学习的金永华不甘心就这样度日,她向父母提出可以给富家小姐当陪读丫鬟,这样自己也能跟着去学校旁听。于是,金永华开启了她的旁听生的学习生涯。

金永华从小就有抗争精神,在崇尚“三寸金莲”的旧社会,人们封建地认为“莲步姗姗够大方,门当户对配才郎”,这背后却是无数女孩深受封建桎梏压迫的辛酸泪,正如歌谣传唱“小脚一双,眼泪一缸”。

金永华的母亲出自官宦之家,深受传统礼教的教诲,要给金永华缠足,她却极力抗争,誓死不从。金永华的父亲受到满人影响,也不赞成给女儿缠足,缠足之事最后不了了之。

金永华转眼到了二十岁,还没有许配人家,这可急坏了她的父母,最后无奈给江北县的王莲舫做了续弦夫人。金永华嫁入王家,勤务内务,孝顺公婆,养育儿女,对待继子也如亲生,是一个知书达理识大体的人。

六十年前老公壮烈牺牲留下遗腹子(富家公子重庆解放前牺牲)(6)

图:金永华在长城留念

金永华出嫁时早已家道中落,她的母亲无奈从别处借了钱给她当陪嫁,要让年迈的父母来还这笔钱已不可能,金永华咬咬牙,自己将这笔债务承担了下来。她不动用王家的钱财,省吃俭用,甚至不惜放下商人太太的身份,给别人代写家书、做女红,来挣些零钱,几个儿女也帮母亲攒钱,最终将负债还清。

金永华跟随丈夫到日本经商,由于国力羸弱,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经常被别人瞧不起,遭受言语辱骂、武力欺辱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王朴被日本小孩欺负,他身体瘦弱,却不甘心被欺负,打斗过程中就咬了对方一口。虽然事后给对方既赔偿医药费,又是道歉,但王朴的反抗意识让金永华也很欣慰。

金永华耐心地给儿子讲一些精忠报国的故事,就是想让儿子明白,对于自己的国家要无限忠诚,要捍卫民族尊严,要有志气振兴中华。王朴听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们回过头来看,王朴放弃优越的家庭环境,冒着随时牺牲的风险,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浪潮,这与金永华从小对他的言传身教,以及后来对他革命理想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王朴牺牲一个月后,重庆人民迎来了解放。在欢迎解放军的人群中有一名满脸笑容,却眼含热泪的妇女,她要替儿子看一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正是为了这一刻,儿子将年仅28岁的生命都奉献了。

西南局的领导找到金永华,对王朴的牺牲表示慰问,感谢她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同时提出按照之前的捐赠协议,将1000多两黄金的经费返还给她。令人意外的是,金永华拒绝了这一事情,并动情地说了“三应该,三不应该”:

“我把儿子献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求享受特殊是不应该的;我变卖财产奉献给革命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作为家属和子女,继承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

金永华申请入党,但因为形势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同意,她个人也因为家庭问题受到波及。直到1984年,她的入党申请才被批准,此时她已经84岁。当她得知自己成为党员时,开心地笑了,她对儿子王容说:“我可以放心地去见你三哥了!”老人所说的三哥,正是已经牺牲了三十五年的王朴。

1991年,金永华老人离我们而去。老人这辈子无憾,毁家纾难,晚年入党,终于可以去见一见分别了四十多年的儿子,高兴地告诉儿子:“我和你一样,也是党员了!”

2012年,由袁立主演、以金永华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母亲,母亲》热播,再现了女子柔弱、为母则刚的坚韧,以及她毁家纾难的壮举。

六十年前老公壮烈牺牲留下遗腹子(富家公子重庆解放前牺牲)(7)

图:金永华(中)

松柏常青,永沐春风,根深蒂固,坚贞不屈。王朴甘愿牺牲、金永华鼎力支持,一对患难与共的母子,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崇高理想的含义,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有名或无名英雄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