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日本在古时候叫“倭国”(这就是为什么明朝时骚扰沿海地区的日本强盗被称之为倭寇了,倭就指的是倭国,而寇则是贼寇),除此之外还有啥东瀛、大和、扶桑和邪马台等等别称,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日本,那么日本的国家名称究竟是怎么发展演变过来的呢?

答案是:都和咱们中国有关......

咱们古代是怎么称呼日本人的呢?一般是“倭”、“倭人”。比如说《山海经》中就提到了“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国家配置(倭国当时由许多小部落国家组成)来说应该就描述的是现在的日本。而在《论衡》中说“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鬯草就是香草的意思)”,也就是说早在西周时期倭国就已经屁颠屁颠的来朝见周天子,并向天子献上香草了。不过根据倭国当时的生产力想要来越过这波涛汹涌的大海来朝见天子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这个说法大家可以持怀疑态度。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1)

能够有史可查的最早记录应该在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这个时候的倭奴国就派使臣到汉朝进贡,为了表彰这些野蛮人服王化,光武帝还赐了他们一枚印玺,这枚金印后来在日本的福冈市志贺岛出土,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的这样几个字。不过按照当时的尿性来说委奴国可能只是海岛对面众多国家中比较大的一个,不过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也是在很难分清这些国家到底哪个是哪个,所以干脆就全部都以倭国称呼了。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2)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任皇帝曹睿接见了一批使者,这些使者自称来自大海对面的“邪马台国”。邪马台国很大,下属还有30多个小国,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是一个名叫卑弥呼的女王,您别以为这邪马台国是以女性为尊,历代也是以男人为王,不过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男子死伤极多所以拥立了卑弥呼为女王。卑弥呼这人很擅长用鬼神来迷惑百姓,所以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护,她没有子孙,由弟弟来辅佐朝政。公元238年,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来到中国,首先是朝见中国皇帝,其次就是当时还有一个叫“狗奴国”(这都叫啥名字啊.....)的大国经常与邪马台国争锋相对,所以这次到来也希望获得中原王朝的帮助。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3)

魏国的史官们表示很惊讶,这邪马台国究竟是啥国家,怎么突然冒出来了?于是史官们在典籍中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大海对面有一个倭国的记载,于是干脆你们也别叫啥邪马台国了,统一都叫倭国吧!于是曹睿大笔一挥,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这里面就有日本的国宝八尺镜了!)。

得到中原王朝赐名的邪马台国还是很高兴的,皇帝封我们为倭国,我们有正经名字了!

接着日本(此处用日本)又开始进入了混战的岁月,一直到公元三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的关西地区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政权,它先是统一了九州和本州岛的部分地区,最后还统一了日本全国并建立起了一个统一性的政权,于是这个国家就继承了倭国的称呼。

到了隋唐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由少变多,交流下来倭国的使节们就发现好像这个倭字带点贬义啊!当然,现在这个倭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是“矮小、猥琐”(其实我强烈怀疑就是因为日本人才给倭字下了个这么倒霉的定义),但是在古代倭可没有这么难听,倭字通“逶迤”的逶,并且中国的史学家们还说这个倭字代表的是魏国属国的意思(魏字去掉右边的鬼字,同时在左边加上了亻这个偏旁,所以代表倭国曾经臣服于魏国。)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4)

这对于倭国来说就不怎么能接受了,他们的本性即是如此,当比你弱小时则柔顺的如同奴才,一旦觉得自己有了些许实力又马上野心勃勃试图摆脱藩属地位。于是倭国绞尽脑汁的想得到中国的承认,隋炀帝大业三年,倭王多利思比孤派遣大臣小野妹子到中国朝贡,在倭国带来的国书中是这样写的“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隋炀帝看了以后很不爽,同时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撮尔小国想在国书上做文章,所以对当时管外交的官员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也就是拒绝收下日本的国书。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5)

没过多久隋炀帝派遣鸿胪卿寺掌客裴世清跟随小野妹子回访日本,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遣使者出使日本。于是倭王率领着文武群臣为裴世清召开了巨大的欢送仪式——“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但不知道这裴世清是没有政治眼光还是翻译问题,他对倭国人说的竟然是“皇帝问倭皇”,这一句话让倭国上下欣喜若狂,这就表明了中原人承认了咱们的地位嘛!于是倭王马上改称了皇帝,于是等到小野妹子再出使隋朝时就变成了“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您看看日本人的脸皮有多厚!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6)

不过历朝历代咱们中国都没有承认日本的皇帝称呼(比如说明朝把丰臣秀吉封为日本国王,也没有上升到皇帝),而日本人做贼心虚(当然也包括唐朝时被刘仁轨一通暴揍打得不轻),所以在之后对中国的文书中一直不敢使用皇帝的称谓,一直到同治年间中国才承认了日本元首为皇帝。

那么倭国是怎么改成日本的呢?

就是因为倭国人嫌这个字不好听,于是取“日光照耀之地”、“日出之国”这个含义向大唐政府申请使用“日本”国号。

有人就很奇怪,你自己想改名就改呗,为啥还要征求别人的同意啊?

那就是当时国力对比的原因了,倭国当时在世界上什么也不是,而大唐呢?可以说是当时全世界的中心,所有人的目光都倾注在这个辉煌强盛的帝国身上,所以倭国人对大唐的意见很看重。但是大唐人又总以倭国称呼,所以倭国人们很苦恼。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7)

与此同时日本的圣德太子从《论语》里摘取出“礼之用、和为贵”这两句,所以用大和来形容自己(您看,说到底日本人吹嘘自己是大和民族,其实这大和也和咱们中国有关....),到了公元757年,日本则正式命令民间禁止使用倭国而改称大和。

所以我们也把上文向大家提到的那个三世纪中叶的政权称呼为大和国。

额,不过很尴尬的是尽管日本上竿子的要求改名,但是唐以后的中原王朝们仍然称呼日本为倭国......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8)

而日本为什么还有扶桑这个代称呢?其实也和咱们中国有关,《山海经》中说遥远的东方有个地方叫扶桑,扶桑上有一种传说中的神木,太阳出于扶桑之下(也就是说扶桑就是日出的地方,从扶桑树下升起),而日本本来在中国的东边,再加上这些人不是一贯吹嘘自己是太阳之子么,所以当中国人认为扶桑指的是日本时,他们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面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

日本古代固有的国号(日本的国号是怎么从倭国变成日本的)(9)

至于东瀛则是套用了中国东海上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的神话,所以国人们也开始用东瀛来形容日本,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以东瀛代表日本是近代才形成的事。以前还用东瀛来形容过朝鲜甚至是台湾,只不过到了近代日本综合国力增强,人们才逐渐用东瀛来指代日本而已,连日本人自己也颇为认同这种称呼,毕竟比起倭国这东瀛和扶桑要好听多了!

作者:胡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