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回家的感觉要好些,但也仅仅是因为熟悉当我们拖了大包小包的行李,身处异地,独自一人,站在陌生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穿行,一种莫名的空虚感伤就会涌上心头那种感觉,说不清楚是失魂还是落魄,如果一定要给这种感觉下个定义,那就是归属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安静中的休憩?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安静中的休憩(繁杂中的宁静)

安静中的休憩

或许,回家的感觉要好些,但也仅仅是因为熟悉。当我们拖了大包小包的行李,身处异地,独自一人,站在陌生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穿行,一种莫名的空虚感伤就会涌上心头。那种感觉,说不清楚是失魂还是落魄,如果一定要给这种感觉下个定义,那就是归属感。

我们可以理解独居猛兽的强壮和威猛,但却不懂它们的孤独和无助;当你渐渐懂得了群居动物的温馨与和谐,也就不必担忧它们的羸弱与胆小。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甚至当一个陌生人想要了解你的时候,都可以不问你的姓名,但第一句话一定是:你是哪个单位的?所以,我开始喜欢有很多人参加的集体活动。因为,在一个群体中,无论是谁,我们都可以彼此依靠。

办完入住手续,放下行李,一个人站在西安的街口,竟然感觉到一种群居的安全。我知道,我的身后,不仅有酒店,还有很多我同行的同类。一个古朴的城市,气温:31度,我配合的很好,穿着简约,如同吃地摊的男人。这是两千零五年夏季的一个傍晚。

从深圳到西安,飞机也只是短短的两个小时。飞机上,我没吃任何东西,甚至没有喝啤酒。人到了西安,心却还在深圳。旅游,我始终认为不是去游览某个地方,其实,任何地方,都是一样,我认为只是心境不一样。

西安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坐标。这里曾经有过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周的礼仪之邦,秦的统一国度;汉的开拓创新,唐的开放兼容。西安有着大都市的风范,同时也有着黄土地的朴实。南方的风是绿色的,所到之处,便披上了翠绿的纱衣,西安的风是黄色的,风吹过,好像围上了薄薄的黄纱巾。

西安这个地方,我能感觉的就是古城墙,这是个很古朴的城市,古朴得还不仅仅是城墙。翻阅历史,这里是秦的都城,又经历汉唐。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汉唐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留下的秦的痕迹异常的显现。

西安到处都是文化,一茬一茬小学、中学、大学,听来的、读来的那些历史风云、著名人物、市井习俗、诗歌歌赋,在别处是印在书本上的知识,到了这里却让你眼见为实,身临其境。

千百年前的事情,仿佛正在发生,我自己也正在参与其中。一页历史翻过去,在进入记忆的同时,也沉淀为文化,沉淀为美。来到西安,一不留神便和文化迎面相遇,西安这个地方,角角落落都有时间积淀下来的美丽。

其实,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他的美丽。那份厚重的历史堆积了灿烂的文明。西安建城已有31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后有西周、秦(实际上建都咸阳)、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武周,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悠久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一幅幅凝固的历史画卷:周幽王的笑脸还映着火光;秦始皇已经静静的躺在柿林簇拥的上陵中;董仲舒正极力推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从这里把中国带到了世界面前,在雁塔寺的晨钟暮鼓里,还能看到唐玄奘正翻译者经书;华清池的温泉还冒着热气;司马迁在灯下奋笔疾书;灞桥杨柳,还在轻拂着长安的和风;城墙风铃,仍在吟唱着李杜的诗句。

所谓的秦砖汉瓦,我们可能见不到。即便是看见了,也无法辨识。城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由汉修到唐,由唐修到明,一次次翻修完缮,直至今天,已经分不清哪一块砖修复自哪一代。但是,我能感觉到每一条街道,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留下的深深的记忆。漫步在城墙上,看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在一座座钢筋水泥的大厦间穿行,

过去和现在,同时面对着未来。

西安素来被誉为“美食之都”,羊肉泡、灌汤包、葫芦头等淳朴本土品牌争奇斗艳,蒸、煮、炒、炸、煎、烤的陕西风味小吃异彩缤纷。

西安又是一个大气的城市,对外来品牌同样兼容, 川菜、粤菜、湘菜、沪菜、苏菜等不同美食同样遍布西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西安享受美景的同时,也满足了口腹之欲。

那些品种繁多的美食不仅能填饱你的肚子,也可以填满你的记忆。西安的小吃,钟鼓楼的奶糕、布带似的面条、华山北峰的锅盔,至今记忆犹新。

但隐藏在背街和树阴下的一条条小街中的小吃店,一般路不熟的外地人很难寻到。 当我们坐在陈旧的胡同中,吃着羊肉串,大口的喝着啤酒,很容易就能拥有一份归属感。

冯小刚说:自己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吃完饭,头都不抬的说——买单。我们也着实过了一把地主的瘾,鱼肉了一下人民。50串羊肉,一瓶啤酒,12块钱。所以接下来,我们在西安的街道上肆虐。步行,三轮车,的士,让我们把西安城翻阅。这是一本精彩的书,大处写了秦始皇的统一,汉唐的强盛,小处写了羊肉泡馍,灌汤小笼包,吃着锅盔,就通读了国共合作的近代历史。在法国梧桐树的浓密的树荫下,我想起我的家,北方的一个小的城市。因为,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相像。

来到西安,不能不提到华山。华山地处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一座拔地而起的险峰。我们去的那天应该是个登山的好日子。云雾缭绕。华山的云雾,让华山多了几分神秘,少了几分恐惧。

对于华山的认识,最早源于无名氏的《北极风情画》。书中的我到西安的华山疗养,被华山的风景深深的迷住。“谁只要游过华山,就别想忘记那些迷人的山姿峦影。它们好像一些活蹦乱跳的美丽野兽,永远潜藏在你的心灵深处,你无论如何也赶不跑。在华山的两个月,我没有一友,却又有成千成万朋友:它们就是山、树、草、石、鸟、太阳。这个时期。我不再是社会人,而是自然人…… …… ”这是1942年的秋天,作者无名氏写下的对华山的感受。

而此时,我就站在华山,时间是二千零五年的夏天。我们精简了所有的东西,只带了水。随行的只有杜爷。其他的英雄决定重走当年解放军的——智取华山路。

东南西北中,五座峰,一座都没有拉下。我们的口号:逍遥游华山。这是一座道教名山。金庸先生的华山论剑就是在这里,不过,金先生在写书的时候,并没有到过华山。由此可见,华山就是一座你想象中的山,你想她又多美,她就有多美,你想她又多险,她就有多险。

华山最险的当属长空栈道。我们决定去看看。杜爷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华山的险,让华山多了很多的保护。到处都是手指粗细的铁链。握着这些冰冷的铁链,好像握着生命一般。杜爷不走了,两手紧紧握着铁链,身体弯曲,屁股紧紧贴着石壁。“好恐怖啊……”一丝细微的声音,颤抖的传出来。我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是,杜爷说什么也不下去了,我却痛快的玩了一把。回去的路上,杜爷严肃的说:我是真的很害怕。

从西安回来多日,一次偶然在电视上又看到西安的城墙和华山的峰,又美美的陶醉了一番。毕竟是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风景的美,摄影师的眼睛,和自己亲身经历的过去,构成了一个三度创作的故地重游。

(2005.9.16于深圳)

(2005.10.9修改)

(安子修20230403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