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映月江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位高权重的右相林九郎算得上是一位超级大反派。他不仅处处为难靖安司,还试图算计太子和李必,真是让人越看越恨。
好在李必自带主角光环,才能处处化险为夷,但林九郎的阴险依然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那么,剧中这位老谋深算的大唐宰相,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呢? 他的历史原型究竟是谁?
01、宗室子弟
翻开厚厚的《旧唐书》,我们惊讶的发现,原来剧中林九郎的原型就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李林甫。
虽然剧中的李林甫高居相位,威风赫赫,但历史上真实的李林甫文化水平并不高,正因如此,李林甫一开始不过是个千牛直长。
这个职务在唐代就是个妥妥的基层官员,然而,这份不起眼的工作还是李林甫靠着他庞大的家族关系才能获得呢。
李林甫的曾祖父,是李渊的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说起来,眼下当政的李隆基跟李林甫也算得上是亲戚。
靠着这样的人脉,李林甫没参加科考就做了官。这样的为官“捷径”让科举出身的官员们深感不满,李林甫由此再无加入文官集团的可能。
李林甫明白,若想官场中发展,他必须找到支持自己的势力。好在李唐宗室的出身,让李林甫从小耳闻目染了不少政治事件,从玄武门的血色夜空再到李武相争,无数的刀光剑影培养出李林甫察言观色的好本事。
靠着这门手艺,李林甫很快在官场崭露头角,并且在身边聚集了一帮支持他的人马,这股势力被称为干吏集团。
02、能力卓越
说李林甫是干吏集团,是因为李林甫真的能力超群。
首先是李林甫察言观色的本事厉害。公元726年,李林甫上奏弹劾文官集团的领袖张说。适逢唐玄宗觉得文官集团势力过大,于是唐玄宗借着这次弹劾,让张说光荣退休了。
墙倒众人推,一些官员看到张说倒了霉,纷纷罗织罪名痛打落水狗。可这时李林甫却收了手,因为他明白,唐玄宗只想打压文官集团,但并不想消灭文官集团。
制衡,才是唐玄宗最在意的事。
后来,落井下石的官员们被唐玄宗斥为党同伐异,一个个弄的灰头土脸,而李林甫则以厚道本分的形象大获唐玄宗的欢心,自此青云直上,直做到宰相的高位。
除了察言观色的超高情商,李林甫还是个办事得力的上进青年。
唐玄宗在位期间,为了避免皇权旁落而疯狂的换宰相。在李林甫之前,宰相平均任职不超过4年。
可李林甫上台后,他主持修订法律,优化行政流程,还设计了优秀的税务制度,使唐朝在这一时期安定繁荣。就连杜甫回忆起这段时光也忍不住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在李林甫的主持下,国库日渐充盈,四境没有起义,同时由于李林甫很善于平衡关系,从而出现了李林甫一人游走于皇权、外戚、文武官员各方势力之间,维持各方势力平衡的场面。
正因为李林甫的超强能力,他才能在相位上一坐就是二十年。这样的履历在忌讳相权做大的唐玄宗时期,无疑是个奇迹。
03、为人诟病
可惜,纵使李林甫做出了无数的政绩,依然留下了“奸相”的名声。
人们讨厌李林甫,无外乎他嫉贤妒能,大权独揽,还弄出了安史之乱。
诚然,李林甫确实打压了许多威胁到他相权的人,可仔细想来,唐玄宗生性多疑,李林甫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他自保的一种手段罢了。
毕竟,李林甫为相多年,树敌颇多,一旦唐玄宗任用新人,李林甫只怕想回家做个富家翁都难。
说到底,李林甫不是不想放权,是不敢放、不能放!
事实上,李林甫刚去世就遭到清算,不仅自己被削去官爵,抄没家产,还连累儿子被流放岭南。可见李林甫的“口蜜腹剑”,不过是身在江湖的无奈。
至于说李林甫惹出安史之乱,就更是有失公道。
这一说法可以追溯到唐玄宗那里。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在入蜀的路上,对裴士淹说“岂唯身败,兼亦误国,计今日之事,林甫所启也。”
要说这口锅李林甫实在背不动啊。当初李林甫之所以搞长征健儿改革,放任节度使做大,还不是因为唐玄宗喜欢。
毕竟,随着张说等文官集团领袖的倒台,文官集团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唐玄宗迫切需要另一股可以用来制衡的力量,而以安禄山为代表的武将集团就非常合适。
正因如此,唐玄宗才会拼命扶持这股力量,而李林甫又将安禄山收拾的服服帖帖,这让唐玄宗低估了安禄山的实力,迷之自信的误认为自己可以掌控整个局面。
因此,将安史之乱的责任推给李林甫一人是不公平的。李林甫为相时,唐玄宗始终大权在握,最终的决策权其实一直在唐玄宗手中,由此看来,唐玄宗才是最应该为安史之乱负责的人。
李林甫的过错,不过是太过在乎自己宰相的高位,为此一味迎合唐玄宗,有失劝谏之责。
做宰相,本该胸怀天下,可李林甫被功名利禄遮住了眼,便只能看到自己一家一姓的成败荣辱了。到头来,渔阳鼓动,烽烟四起,李林甫的万贯家私,也随着大唐的繁荣一起埋没,徒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