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国庆大假已经过半,不知各位休息得可好?

今天是10月4日,又到了咱们国家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九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文规定的中国老年节。

重阳节快到了记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

不论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思乡情;

还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所体现出的豪气干云;

抑或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里“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旷达不羁......

都为九九重阳这一天,增添了浓浓的文化传承和情感寄托。

重阳节快到了记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2)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楚辞》《易经》中已经开始出现重阳的说法,民间也开始有在九月九日祭祀祖先、祈祷丰收的活动。再加上“九九”与“久久”谐音,又给这一天增加了长久、长寿的寓意,并在后世千百年的传承演变,逐渐形成了专属于重阳节的几大传统习俗,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传统文化节日。

习俗一:登高望远

中国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登高传统,在九九重阳这一天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家人团聚,你牵我扶,登上高山或高塔(高楼),极目远眺,甚至放声高呼、纵情高歌,确实是一个健身祛病、开阔心胸的好活动。

重阳节快到了记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3)

习俗二:吃重阳糕、喝桂花酒

在节日美食这方面,中国人向来是花样百出、不吝繁复的。看看这精致松软的重阳糕,尝尝这清凉甘美的菊花酒,你就知道什么叫文化底蕴了。

最讲究的重阳糕,传说要做九层,像宝塔一样,寓意长长久久、百事俱高。

菊花酒,则是由菊花、糯米、酒曲酿造而成的,古人认为其有养肝、明目、健脑、抗衰等功效,是重阳必饮、驱灾祈福的“吉祥酒”和“长寿酒”。

重阳节快到了记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4)

习俗三:赏菊花、戴茱萸

据说,重阳赏菊的习俗,源自大诗人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必每个中国人都背得滚瓜烂熟,这也足以证明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

菊花被称作“长寿之花”,是少数在秋天里,才傲霜怒放的花卉,而农历九月,在民间甚至被称作“菊月”。因此,赏菊也成为九九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一个传统活动。

重阳节快到了记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5)

佩戴茱萸,则是古人根据自然气候变化,使用天然药物调节身体健康的一个典型案例。

《神农本草经》里记载:“茱萸,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杀三虫。”

当时的人们,将具有独特芳香气味的茱萸植株插在头上、戴在手臂上、或是磨碎放在香囊中。据说有明目醒脑、驱虫祛湿、祛除风邪的作用。

重阳节快到了记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6)

习俗四:摆敬老宴

重阳节摆敬老宴,寄托着人们对家里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时至今日,除了飨宴祈寿之外,尊老敬老的活动已经被大大扩展和丰富,每到重阳节,各种敬老活动都会层出不穷,情深意重。

有给老人送花的,也有帮老人洗脚的,还有给老人理发的、拍照的、做吃的、表演节目的......充分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但是除了过年、过节的特别关怀,其实日常生活中的体贴问候也很重要,那才是老人们最希望看到、最希望听到的。所以,如果真的爱他们,就想尽办法常回家看看吧!

重阳节快到了记得关爱身边的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7)

今年的国庆大假,集齐了国庆节、国际老人日、重阳节(中国老人节)等几个重要日子,既然如此,就好好想想,该怎么给家里的老人带去一份惊喜、送上一点关心吧!

祝大家假期愉快!

(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

点击关注头条号“鸿福长寿”,教你做个积极健康的老年人,让我们一起学而长寿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