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写并注音
mái bì jí zàn mó zhí fá jí
1 埋头 2 避免 3 局势 4 暂时 5 魔鬼 6 执行 7 军阀 8 书籍
Xuē féi tì nàn zhì
9 皮靴 10 残暴 11 匪徒 12 抽屉 13 被难 14 慈祥 15 幼稚
Jùn jiǎo yú chǒu xiàn jū
16 严峻 17 绞刑 18 含糊 19 娱乐 20 瞅 21 宪兵 22 拘留
Pì biàn zhuó qiang péng yán
23 僻静 24 便衣 25 沉着 26 勉强 27 乱蓬蓬 28 阎振三 29 恐怖
二、解词
1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2 慈祥:和蔼安详
3 含糊: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 4 粗暴:鲁莽,暴躁
5 纷乱:杂乱,混乱 6 僻静:(地方)偏僻,清静
7 严峻:严厉,严肃 8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9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10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11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12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
三、填空
1 《十六年前的回忆》选自《烈士亲属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本文写于1943年是作者为纪念父亲遇害16周年而写。
2 本文通过回忆十六年前父亲被捕前后的经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镇定从容,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3 父亲被捕前,表现形势险峻的三件是:
①父亲含糊回答我的问题
②父亲烧掉书籍和资料
③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4 本文记叙顺序为:倒叙,文章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多种描写方式来描写父亲。
5 课文按时间顺序记事,从前往后写了四个时间段:
被捕前,被捕时,庭审,遇害。
6 课文依次写了五件事: ①被捕前父亲焚烧革命资料
②父亲不顾亲友劝说坚持留京 ③反动派到家里来搜捕父亲
④我们看父亲接受庭审 ⑤我们得知父亲被难
7 课文两次提到父亲遇害日期,原因是:意在铭记这特殊日子,同时强化父亲遇害给作者带来的内心创伤。
8 课文开头,结尾都提到父亲遇害日期的作用:
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中心也起到强化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 课文多处使用对比烘托手法描写人物具体分三类:
①父亲与自己前后的对比,(父亲严峻的态度与之前的慈祥的对比)体现了
他严守革命工作机密,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②父亲与亲友的对比(李大钊的坚定忘我与亲友对他的担心劝说)体现出革命者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的精神品质。
③父亲与敌人的对比(父亲的镇定从容与残暴敌人和怒气冲冲的法官对比)
体现出: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