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诗的大意是: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诗的前两句写边塞战场的景色,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寄托了诗人渴望能像这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第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1)

《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诗的大意是: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若等闲”写出了石灰的态度,不论是“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被看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这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诗的后两句中,“粉身碎骨”是“烈火焚烧”的必然结果,“浑不怕”与“若等闲”一脉相承。“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是前三句的总结,既是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的根本原因,也是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第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2)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品格。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首句开头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子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竹子意志之坚定,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人面前。第二句则是对竹子根部的特写——扎根在岩石的裂缝之中。本诗托物言志,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学法指导

一、明确学习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第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3)

二、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中,“锤”和“凿”相对难写一些。要注意“锤”四个横画的长短分布情况,注意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

三、朗读、背诵指导

学习时,在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情境引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诗人的人生志向,达到熟读成诵,落实课后练习第一题。

朗读《马诗》时,前两句语速可以放缓,“沙如雪”“月似钩”适当拉长声音,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后两句语速可相对加快一些,“何当金络脑”读的时候语调可适当上扬,“快走”可短促有力,读出节奏感,表现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急切与向往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第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4)

朗读《石灰吟》时,“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可以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第三句语调可昂扬一些,最后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读得坚定、有力,传递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朗读《竹石》时,“咬定”“不放松”可以适当读出力度,表现出竹子的品性。“千磨万击”可以读得慢一些、重一些,“还坚劲”语调略微上扬,表现出环境的恶劣和竹子的坚韧。最后一句可以读得舒缓、从容一些,把顽强自信的态度表现出来。

本课三首古诗都要求背诵积累。要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帮助记忆,如边想象画面边背诵,形象记忆,注意不要死记硬背。

四、、阅读指导

本课的学习可以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志向,领悟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志向的方法。

1、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古诗内容

可以先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如燕山”的“燕”在这里要读第一声,“还坚劲”的“劲”在这里读jing。再读通诗句,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疏通古诗大意。注意不易理解的词句,如《马诗》中“快走踏清秋”,“走”的意思是跑,“快走”意思是“驰骋”。“清秋”可以将词语进行拆分组词,理解为“清爽的秋天”,运用拆分理解的方法,将“坚劲”理解为“坚强有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第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5)

2、借助资料,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志向

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在品读诗句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反复朗读想象,将马的轻捷矫健、石灰的清白、竹石的坚劲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还可以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和以往自己所了解的人物形象、人物品质,体会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马诗》中,可以抓住“沙如雪”“月似钩”“金络脑”“快走”等词语进行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描绘出“带有金络脑的马驰骋在边塞战场”的画面时,再理解“何当”一词,想象渴望建功立业的马儿自知遥遥无期,尽显无奈,又寄托了无限的期盼。再让结合查阅的诗人资料,想到诗人少年成名,诗名远播,但仕途失意,始终不能大展宏图的经历,感受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第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与学法指导)(6)

《石灰吟》中,可以抓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展开想象,再抓住“出深山”“若等闲”,在想象中深切感受到石灰石在熊熊烈火中依然从容不迫的姿态,只要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再结合诗人于谦的生平经历,了解于谦为人正直、坚贞不屈的品质,理解诗人以石灰自喻,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

《竹石》中,可以先简单了解郑板桥的喜好以及他的字画特点,再借助课文插图抓住“破岩”“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想象竹子面对恶劣环境的坚定态势,从中感受到岩石中生长的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再联系诗人生平的坎坷经历,体会诗人与竹子同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的“千磨万击”,但仍然具有“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

欢迎关注“烛光照耀星空”。假如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探讨;假如你对文本有更深更广更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