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昌

适合放松心情的散文(散文心灵的悠闲)(1)

无论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在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你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的事业上取得怎样的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尝到它的果实。

在我们的周围,大多数人是忙忙碌碌的,每天都被工作上的事情纠缠着,不敢有丝毫的差错,甚至都不敢休息,然而,这样的人不仅工作上没有什么成绩,连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什么可自豪的。说到底,你就是没有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悠闲的空间,让自己能够好好地想一想,盘点一下自己。

悠闲,须以我们的切身感觉为证,因为它不只是时间的因素,而是某种特别的心境。我们通常所说的空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悠闲,只是一种空闲而已,因为它没有享受到那种安宁和自在,这样的时候,是不能来安心阅读、学习和回忆,更不会有愉悦的想象与展望。

悠闲,不仅意味着有充裕的时间,而且还有充沛的精力,同时,要真正领略到悠闲的滋味,必须从事优雅得体的活动,因为悠闲要求发自内心的自然冲动,而非出自勉强的需要。它像舞蹈家起舞,或者滑冰者滑动,是为了合乎内在的一种节奏;而不是像农人耕地或听差跑腿,只为了得到报偿。正因为这个缘故,一切悠闲,皆是艺术。

我曾经对住在一座森林公园里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公园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然而,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丰富有趣。在那个地方,他们并没有多么悠闲的感觉。

熟悉的地方没有悠闲。这对夫妇对这儿太熟悉了,花草树木,清风明月,在他们漫长的日子里,已不再有悠闲的含义,而是成为习以为常的东西。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表达了一位盲人对人生中仅有的三天光明的万分珍惜。假如给盲人三天光明,收入眼帘的是葱郁的山林、碧绿的草地、油油的庄稼、可亲的身影……,这些,对于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过是司空见惯的事,熟视无睹,便漠然视之。有谁能在闲暇之时,特地抽空去林间听一听鸟鸣?有谁能对眼前的景物产生特别的惊喜?有谁又能珍惜眼前的一切生活?

悠闲,是一种心境。无知无觉,不是真正的悠闲,只是一种被动的消极。一个人的生活本来是好好的,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然而,当事人却可能心存厌倦。这样的人就缺乏这样的心境,就不会有真正的悠闲。

悠闲,是一种生活。没有片刻的悠闲,不是真正的生活,也不是美好的人生。能够给自己的心灵留出悠闲的时间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有一个舒心而愉悦的心情。

悠闲,说起来是很简单的,其实真的做起来,那是很难的。这需要人有素质与修养,能够理解生活,享受生活,这样的人,才会有一个具有内涵的悠闲,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那份悠闲。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