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文章名家名篇有(吴茂盛春风桃李)(1)

春风桃李 秋水文章

一一《从春雨到秋雨》序

文/吴茂盛

万成是我大学同学。

1990年代初,我们求学于一个叫杨梓塘的地方——零陵师专。我这人一向固执,尽管母校早已升格叫湖南科技学院了,但我依然叫她零陵师专。只有这个称呼,才觉得最是亲切。当年,我们读的是中文系,都梦想成为作家。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毕业后大多做了教书育人的语文老师。来自益阳桃江的万成也不例外,亦光荣地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从此,三尺讲台就是他的一亩三分地。

人生舞台不分大小,关键是如何演绎。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用心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万成就是如此,他把生活过成了缎子,把事业绘成了彩虹。他绚丽多彩的人生之书淳朴而厚实,儒雅而意义非凡,因为他是一位勤勉的耕耘者。

这不,他又著新作,即将付梓出版。当我一口气读完这部厚厚的《从春雨到秋雨》时,又是感慨万千。书中的每一页,几乎都印染着他多彩生活的温馨痕迹,刻下了他不懈追求的淡然身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他用美好文学来呵护心灵,孜孜不倦,勤奋学习,不断摘取写作路途的硕果。这几年,他已出版了两本著作,参与编辑的集子多达五六部,每年都有很多文学作品和地方历史人文方面的文章在各报刊杂志遍地开花,这种执著的写作精神带来的收获,构成了他人生岁月的可贵篇章。

读着《从春雨到秋雨》,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纯洁无邪不带纤尘的师专时光。当年,我们经常在寝室里彻夜谈诗,谈北岛谈顾城谈聂鲁达,也谈我们自己办的《西山文学》。我一直觉得选择零陵师专是我最大的幸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杨梓塘就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胡宗健、周荷初、王田葵等纵横文坛的文艺评论大家就在这里教授。有了这些名师的指导,西山文学社风生水起,在全国小有名气。我是《西山文学》主编,万成隔三差五拿着新作找来,我们无话不谈。万成谦和低调,谈吐不俗,我打心眼里佩服他横溢竖溢的才华。那时,伤痕文学已退潮,朦胧诗已崛起,先锋小说正盛行,我们与时俱进地谈爱好谈文学谈未知的未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讲究真实,不缺真情,抒发自己内心深处最贴切的感受。万成回到家乡后主持着一个叫“淘金”的文学社,引导学生开展写作活动。他们以文学社为平台,以书为桥梁,以文为载体,开展办刊、采风等文学交流活动,沉浸在读书爱书、美文神交的校园文化中。文学社的德育功效被放大开来,给学校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文学陶冶人的性情,洗涤人的灵魂,由于办刊出色,师生作品发表较多,“淘金”因此而位列湖南“十佳”、全国“百优”,他出席了全国和省里的会议,并作典型发言。业余时间,他还兼任红网“散文随笔”版版主,点评作品,赢得诸多文学网友的喜爱。

文学,必须要贴近时代的脉搏,用浓墨重彩描摹我们理想的生活,塑造我们壮丽的人生,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他主编的《桃花江文化》报内容多姿多彩,反响良好。他把自己融入改革开放的大潮,谱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宏伟篇章,让文学和生活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除了文学以外,他还涉猎历史、地域文化等研究领域。他主编和参与编辑了“桃江历史文化丛书”《历史人文卷》《美人·竹·茶历代诗联集萃》《桃江人物新编》《桃花江地名趣谈》《益阳旅游导游词》《文学社团活动课程概论》《桃江县教育志》等书,翻开那一页页散发墨香的纸张,那些故事就像一颗颗晶莹的沙砾,铺就在家乡人民历经的生活路上,沙砾上留下一串串脚印,那是记录在历史长河沙滩上最值得回味的印迹。

万成一向把自我的快乐时光灌注于笔尖和键盘。多年来,与纸笔和电脑相依相伴,潇洒地过着沉稳宁静的日子,也排解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从春雨到秋雨》是他近年来发表了的文章的一个选集,分四部分,“魂牵故园”以写故园的散文为主,语境精工,凝练洒脱;“情系弦歌”不乏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文字带着玫瑰花瓣的光芒,在读者灵魂深处动颤;“梦回往事”给人以“亲历性”的美好回味,如捧在手心的一杯杯暖茶;“景在旅途”多以小说形式呈现,刻写细腻,视觉敏锐,像《六叔公》《陈年的结》,像镂空的雕花窗,经典,明亮清澈,且饱含深情,抒发出内心真挚的美好,其笔调优美,描写生动,读来感人。相信读者诸君手捧读之,会不忍释卷,心灵受到震撼。文学是美好而又清苦的事业,它不仅以其艰苦的创作过程延续着人类的精神文明,也能使作者和读者在写作和阅读中不断陶冶情操,这种难得的经历和体验,成为一种财富,往往使人终生受用。

卡耐基说,人生的价值,就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也是一切人生理念的思想基石。有志者,事竟成。万成做到了,春风桃李,秋水文章。

是为序。

2022年5月8日

描写春天的文章名家名篇有(吴茂盛春风桃李)(2)

吴茂盛,当代作家、诗人、美术评论家。湖南祁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曾获潇湘文学奖、丁玲诗歌奖、全国青少年新诗奖、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首届优秀诗人奖等十多次奖项。曾任中央党校中国市场经济报驻湖南记者站站长、《新世纪周刊》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法治中国》电视栏目执行制片人。著有诗集《诞生在冬天的孩子》《无尘的歌唱》《独旅》《到达或者出发:编年诗选》和长篇小说《驻京办》《招生办》等10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