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总复习?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总复习(暑假补习初中物理汇总之)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总复习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基础)

【考纲要求】

1.知道温度计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能正确区分;

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要放热;

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5.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6.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加压和降温。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要点一、温度、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

(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

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2、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4、晶体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要点诠释:

1、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凝固图象: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要点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3、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诠释:

1、汽化与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要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2、现象:

(1)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2)凝华: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

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2、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典型例题】

类型一、温度计的使用

1. 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思路点拨】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不同,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答案】D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液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应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ABC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小张陪着他到医院去看医生。测试体温后,小张说:“体温38度”。小李看了看体温计,告知小张:“我的体温是__________”。

【答案】37.9℃

类型二、辨别六种物态变化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思路点拨】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确定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三中状态的转化解答。

【答案】D

【解析】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A是错误的;B、C选项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故BC是错误的;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D是正确的。

【总结升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搞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同时要解决此题也要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举一反三

【变式】(孝感)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答案】C

类型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图像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

A.甲物质是晶体 B.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

C.乙物质的熔点是80℃ D.第12min时乙物质是固态

【思路点拨】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熔化完后为液态。

【答案】C

【解析】甲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乙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乙是晶体。所以A说法错误。甲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B说法错误。乙从第5分钟开始吸热但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熔点是80℃。C说法正确。从图可以看出,在第12分钟乙完全熔化完,所以此时应为液态,所以D说法错误。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区分晶体和分晶体,关键是看是否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同时能从图中找出晶体的熔化过程及熔点。

举一反三

【变式】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O℃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答案】C

类型四、蒸发和沸腾

4.有关蒸发和沸腾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发生在液面的汽化现象 B.提高液体的温度可减缓液体的蒸发

C.要提高液面沸点必须减少液面的气压 D.蒸发可以在任何的情况进行

【思路点拨】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但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可以从发生的部位、温度以及剧烈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答案】D

【解析】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故A说法错误;因为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所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可加快液体的蒸发;故B说法错误;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液面的气压越大,液体沸点越高;故C说法错误;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只能在特定的温度(沸点)才能发生,故D说法正确。

【总结升华】该题考查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现象的不同之处,属于基础知识。

举一反三

【变式】蒸发可以在 温度下进行,它是只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过程是 过程(填“吸热”或“放热”)。沸腾也是一种汽化现象.它是在液体的 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不像蒸发那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它必须在 温度下才会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

【答案】任何,液体表面,吸热,内部,一定,沸点

类型五、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所以蒸发不需要吸热

B.物体吸热,温度就会升高

C.水的温度降低到0℃,不一定就结冰

D.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冰可以继续熔化

【思路点拨】蒸发是发生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该过程是吸热的;在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有几种特殊的情况,即物体吸热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液体 的沸腾过程;同时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过程等;对于晶体熔化时,有两个条件,即达到熔点,同时继续吸热;同理晶体发生凝固的条件有也有两个,要达到凝固点,是必须继续放热。

【答案】C

【解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且蒸发是吸热的,A选项错误;对于晶体的熔化过程、液体的沸腾过程,虽然吸热但其温度不升高,B选项错误;水的凝固点虽然是0℃,但并不是水的温度降低到0℃时就会结冰,因为在此基础上继续放热才会结冰,C选项正确;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即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故由于冰的熔点是0℃,若把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中,由于冰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继续熔化,D选项错误。

【总结升华】知道晶体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后,湖南长沙股份有限公司向日本捐赠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参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冷却作业。这台62米泵车在给高温机组注入海水进行降温时,机组上空腾起白雾。关于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雾是由于海水的升华形成的 B.白雾是由于海水遇热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C.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白雾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C

6.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看得出的信息有:① ;②

(2)如图丙,在实验的某时刻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读出此时温度是 ℃,物体处于 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

(3)试管内物质在第7min具有的内能 在8min具有的内能(选填“等于”、“大于”“小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思路点拨】(1)从固体的熔化图象中可找到很多信息。如该固体是不是晶体。熔点是多少,熔化用了多长时间等。(2)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3)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熔化的过程吸收的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答案】(1)固体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94;液;(3)小于;第7min较第8min吸热小。

【解析】(1)从图象中可看得出的信息有:这固体是晶体;固体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5-10min是熔化过程。(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94℃.从图中看出固体的熔点是80℃,现在温度为94℃,说明已完全熔化,处于液态。(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该晶体的熔点为80℃,熔化过程中物体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因此物体第7min时吸收的热量小于第8min时吸收的热量,因此物体第7min时的内能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晶体熔化实验的特点,会识别图象,从中找出规律。同时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以及物质吸热后内能的变化,题目考查知识较多但难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