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彪所听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桂贞演奏的下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下山桩二胡?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下山桩二胡(小戏迷潜心研究青海下弦)

下山桩二胡

刘延彪所听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文桂贞演奏的下弦。

刘延彪不得不承认,文桂贞的胡胡拉得特别好听,这也是吸引他投身下弦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下弦演奏者的独特身份,即在盲艺人之间的传承,也使刘延彪觉得找到了今后的方向。

青海下弦产生于清朝末期,是青海土生土长的传统曲艺种类之一,为坐唱艺术,单人或双人演唱。

青海下弦用独特的下弦定弦法定位伴奏,伴奏乐器为三弦和板胡。其演出形式自由,往往就地演出。

当然,青海下弦主要在盲艺人之间传承,所以演唱者非常少,这更让青海下弦充满独特魅力。

自从打听了文桂贞的演奏,刘延彪就深深地喜欢上了青海下弦,并开始潜心研究青海下弦的曲目和唱法。文桂贞也毫不吝啬,经常对他进行指导。因为民间曲艺基础扎实,刘延彪在下弦的传承上如鱼得水,进步很快。

文桂贞生于1920年9月,艺名尕甘姐,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人。12岁双目失明,14岁进入西宁孤贫院,拜同村盲艺人张奶奶为师,学唱西宁“贤孝”。16岁与师母之孙甘富有结婚。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公元1400年,西宁兵备道按察使柯忠在城北街创建慈善机构养济院,内有盲人教习唱曲。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开始,盲人彭敬香就开始在西宁街头演出“贤孝”,主要曲目有《七人贤》、《方四娘》、《杜十娘》等,她和同样是盲人的丈夫谢长德成为三皇会会长,每年主持盲艺人的祭祀演出和活动。养济院后来几经更名,群众称它为“孤老院”,清朝后期开始组织盲人教习“贤孝”,文桂贞幼年时就在这里拜师学艺。

“三皇会”是建国前盲艺人自发性曲艺组织。始于何年,已无法考证。“三皇会”供奉的是“天、地、人”,香钱(即活动经费)自筹,会期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会期那天清早,所有盲艺人必须按期到“三皇庙”集中。会中摆有“三皇”牌位,两边对联是:

三皇圣德无师浩浩齐天凡世人皆同大本

百姓酬恩有限宿宿在庙为古者共祝长春

大会开始,会长率众燃香点烛,向“三皇”叩头,接着道士打蘸,由主事宣读会规曰:

一、每年会期不准无故不到,除生灾害病、隔河渡水的特殊情况外,否则,香钱加倍,外加罚款;

二、不准私自带徒、争徒、乱带、私打管束,收徒要通过本会、保下或道友;

三、不准欺行霸道,不准私挖同行带路;

四、不准忘师卖盗,要尊师、爱师;

五、不准大小不尊,江湖乱道,要尊重妇女和同行姐妹;

六、不准私塌命价;

七、不准替别人招讨烂账;

八、不准借故生端,招摇乱撞;

九、不准扰乱歇家,只准一朝一宿,如因风雨阻隔要与东家善商;

十、如知道已死命者,要报会,通过本会与保下共同处理,不准私自结论。

随后,列队游行,道士在前面念经带路,随后是开道锣,旗杆由执士高照,盲艺人有的拉胡琴,有的打“量天尺”、“报命知”。当晚,“珍古放实”之后,由会长处理三皇会的账务及盲人之间、盲人与他人之间发生的纠纷和违反会规等事宜。(张德生鲁占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