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文章)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接上一篇文章)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通过“迷箱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化

强化是指在条件反射中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一切手段。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个愉 快刺激,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主要有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会增加。

(2)惩罚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 个愉快刺激, 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两种形式。正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负惩罚是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3)消退

消退是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消退是一种 无强化的过程。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通过“波波玩偶实验”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类。直接强化是指个体做出反应并体验自己反应后果而受到的强化。替代强化是指个体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是指个体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