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稼先因患直肠癌晚期,不得不住院治疗,老朋友杨振宁听说以后,专门从美国赶回国看望他。在医院里,杨振宁问邓稼先:“你搞出了两弹,得到多少奖金?”

邓稼先回答:“我得了20块钱,原子弹10块钱,氢弹10块钱。”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1)

邓稼先和杨振宁

短短几个字,令杨振宁感慨万千。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之家,父亲邓以蛰先后在清华、北大任哲学教授,母亲王淑蠲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父母为他取名为“稼先”,意为“根植于中华大地,并且早早地秀实和成熟于中华大地,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他们特别希望邓稼先从小好好读书,长大做个有学问的人。

邓稼先也确实没有让父亲失望,他从小就聪慧过人,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认许多字,背诵不少古典文学篇章,1936年,12岁的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直接读初中二年级。1941年,邓稼先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46年夏天,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受聘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当了助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的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留学期间,邓稼先热切地关注着祖国的情况,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非常兴奋,留美不到一年,他就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氘核的光致蜕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美两国的敌对气氛激升。美国当局对中国留学生的回国进行了阻挠,其中核物理、火箭、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重点拦截的对象。但邓稼先却幸运地躲开了审查,其实他的研究领域属于核物理范畴,但因为他当时只是一名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还没有做出大的成绩,所以没有被阻拦回国。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2)

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8月29日,在邓稼先刚取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他就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回国了。回国以后,有人问邓稼先带了什么回来,他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这番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当年9月,邓稼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在所里他始终是最勤奋的那个人,每天上班最早的是他,下班最晚的也是他。

1952年,邓稼先晋升为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时年28岁,这说明他已经是当时中国非常年轻的高级研究人员了。

1953年,邓稼先和北大医学院学生许鹿希结婚,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和学者,主婚人是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婚后许鹿希为邓稼先生下了一对儿女,她和邓稼先都有着稳定的工作,邓稼先偶尔会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而且能够得到不菲的稿费。每当邓稼先拿到稿费以后,他都会跑到玩具店里给孩子们买玩具。而且每到周末,夫妻俩都会带着孩子们出去玩耍。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3)

邓稼先和许鹿希

邓稼先的儿子邓志平小时候十分调皮,逢年过节时,父子两人经常放鞭炮玩,看谁甩得又远又准,清脆的鞭炮声和父子俩欢快的笑声传出很远。调皮的儿子时常弄得一身脏回去,许鹿希免不了念叨几句,邓稼先却总是为儿子开脱:“孩子嘛,不要管得太死,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以说,从1953年到1958年的这5年,是邓稼先夫妇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

但这样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1958年,二机部组建了研制原子弹的机构——核武器局(后来又称九院)。这年10月的一天,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个工作,怎么样?”

邓稼先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但邓稼先当时还很年轻,为什么会选中他呢?钱三强说了三点理由:一是邓稼先是学核物理的,专业对口,年富力强;二是他曾出国留过学,懂英语和俄语,能和洋人打交道;三是他是党员,组织纪律性强。

这天邓稼先回到家后,晚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善于体贴的许鹿希发现了丈夫不对劲,于是问他:“你今晚是怎么啦?”

邓稼先也干脆不睡了,他对妻子说:“没什么,我要调动工作了。以后家里的事我可能无法帮助你管了,担子都要落到你的肩上了。”

许鹿希听后大惊,她问丈夫:“调到哪?”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4)

“这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

“这也不能说。”

许鹿希沉默了,她明白自己的丈夫肯定是要去执行科研方面的绝密任务,泪水已浸湿了她的眼眶,过了半晌,她问丈夫:“那你给我地址,我要和你通信。”

邓稼先哽咽了:“这也不行……我将来的生命可能就要献给这件事情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许鹿希含着泪说:“放心吧,我是支持你的……”

这天晚上,邓稼先和妻子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一早,他就离开了家。邓稼先先是去了北京郊区的一片高粱地,隐姓埋名,后来他又去了戈壁滩,彻底地消失了。1958年,邓稼先正式被任命为原子弹理论研究总负责人。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5)

邓稼先

邓稼先接手工作以后,很快从高校里选拔组织了第一批原子弹研究队伍,他带着20多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成立了理论研究小组,苏联专家给了他们十几本教材,让他们好好学俄语、啃教材,切勿急躁。但当大家有重要的问题要问专家时,对方却几乎不给他们解答。

1960年,苏联撕毁协定,并撤走了所有在华专家,使得我国的原子弹研究陷入了困境,中共中央决定自己动手搞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毛主席专门作出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邓稼先深知自己手下的大学生大都不是学核物理的,如果完全按照苏联专家开出的书单去读书,那几十年都造不出原子弹,他经过摸索,果断地决定从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这3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后面的实践证明,邓稼先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避免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6)

即便这样,邓稼先所带团体的工作任务依旧繁重,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是工作到天亮。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邓稼先总是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意思是说,我们要把一天时间当两天用。

在那段日子里,邓稼先很少回家,一般是白天回来简单休息一会,然后晚上又接着出门了。但无论邓稼先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许鹿希都不问。许鹿希用自己柔弱的肩膀,默默地撑起了抚养孩子、照顾4位老人的重任。

不仅如此,许鹿希还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保密纪律的制约:她的同事不能到她家里去,她也不能向别人透露丈夫的工作性质,领导要问的话,只能说丈夫是做保密工作的。别人给邓稼先写的信件,都要先寄到许鹿希的单位,由她来转交给丈夫,不必回复的信件统统都不能回复。

渐渐地,许鹿希和很多亲朋好友都断掉了来往,很多人对此都不能理解,说许鹿希眼睛长到天上去了,把她骂得一塌糊涂,甚至有人还说邓稼先和她离婚了。孩子们因为长期见不到爸爸,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邓稼先充满了怨念。

经过不懈的努力,1962年9月,邓稼先所在的九院提交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初步理论设计方案,二机部提出,第一颗原子弹争取在国庆15周年炸响。1963年2月,邓稼先到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随着其他技术难题一一被攻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进入了倒计时。

同年,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计划完成,邓稼先在上面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大家既兴奋又紧张,许多人问邓稼先:“能行吗?”邓稼先回答:“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翻滚着的巨大蘑菇云在罗布泊的上空腾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了!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7)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当天,周恩来庄严向全世界宣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成功地在西部大沙漠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核大国对中国实行核垄断、核讹诈的历史从此结束了!中国试验核武器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但就在原子弹爆炸之前,邓稼先的母亲病重,许鹿希给邓稼先的领导打电话,说他的母亲已经下病危通知书了,能不能叫他回来最后看母亲一眼,领导说:“现在任何事情,邓稼先都回不去。一旦可以回去了,我们就立即派人送他回去。”

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组织上立刻安排邓稼先回京。等邓稼先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邓稼先就使劲地捏母亲的手,就在这时,母亲的手动了一下……

那段日子里,全国人民都在欢庆原子弹成功爆炸,但邓稼先一家却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中,因为母亲走了。更令邓稼先感到遗憾的是,母亲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其实尽管邓稼先不说,但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许鹿希已经隐约感觉到丈夫是在做什么工作了,但她依然什么都不问。

有一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来到邓稼先的岳父许德珩家里做客,许德珩问他:“谁有本事能把中国的原子弹搞出来啊?”

严济慈笑着说:“你去问问你女婿。” 两位老人心照不宣地站在客厅,拄着拐杖,哈哈大笑。

1965年1月,我国把研制氢弹也提上了日程,邓稼先又开始带领团队开始新的征程,他们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积极摸索氢弹理论的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这是又一个新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8)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制成原子弹到制成氢弹,美国间隔7年零4个月,英国4年零7个月,苏联6年零3个月,法国8年零6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这一速度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1971年,已经获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应中国政府邀请,从美国回国访问。杨振宁回国后见到了邓稼先,他问:“我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

出于保密,邓稼先只能说:“我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我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你。”

送走杨振宁后,邓稼先将此事向上级汇报,最后周恩来亲自作出指示:“要让邓稼先如实告诉杨振宁,中国试验原子弹,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邓稼先于是连夜给杨振宁写信,杨振宁看到信后回忆说:“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9)

在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时,飞机空投核弹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没有爆炸。指挥部立即派出100多名防化兵去寻找,由于这枚核弹偏离预定的爆心处很远,搜寻队伍始终没有发现它的痕迹。

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基地司令员极力劝阻他说:“老邓,你不能去,你的命比我的值钱!”

邓稼先却说:“这是我做的,我知道。大家谁也别去,进去了也是白受污染。”

就这样,邓稼先一个人进入了预定的爆炸地点,当他找到了碎弹的主要部分后,竟直接用手把这个含有剧毒的危险放射物捧了出来。几天之后, 邓稼先回到北京住进医院,检查结果表明,他的尿液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几乎所有的化验指标都不正常。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10)

邓稼先(左)

尽管受到了核污染,但邓稼先依然坚持工作,这使得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他曾多次在试验现场晕过去。可是当氢弹原理突破的时候,当一次次核试验成功的时候,邓稼先却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地跳了起来。

1985年7月,邓稼先来到北京,向国防部长张爱萍汇报工作,张爱萍发现他脸色不对,马上安排他去解放军301医院检查,医生经过检查后,惊诧地问道:“为什么现在才来?”原来检查结果表明:邓稼先已经患了直肠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邓稼先身患绝症的消息传开以后,大家都惊呆了,中央军委首长命令301医院:不顾一切代价挽救邓稼先的生命。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教授亲自为邓稼先制定治疗方案,杨振宁也从美国寄回40瓶尚未面世的抗癌新药……但这毕竟太晚了,种种努力都是徒劳,病魔依旧肆无忌惮地吞食着邓稼先疲惫至极的肌体……

邓稼先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因白血球数目太低,血相太差,必须中断治疗,医生建议他回家休养。在这段日子里, 许鹿希陪着丈夫逛庙会,吃小吃,邓稼先的胃口非常好,他一顿竟然吃掉了3个春卷、3个艾窝窝……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11)

1986年3月29日,邓稼先又做了一次小手术,他预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于是对许鹿希说:“我有两件事必须做完,那一份建议书和那一本书。”

邓稼先说的是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和规范论。因为当时美、英、苏三国已经达到了核武器的设计极限,为了限制中国的核武器技术发展,这三大国提出与中国共同签署禁核试验公约。邓稼先认为我国一定要赶在禁核试验公约签署之前,抢时间完成我国的核极限试验,否则我国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核大国。

于是邓稼先一边做着化疗,一边由妻子不停地为他擦拭着满头的虚汗,坚持在病房里写完了建议书。建议书完稿以后,邓稼先让妻子马上把它交给领导,他叮嘱妻子说:“这比你的生命还重要。”

在邓稼先去世前的一个月,医院给中央军委送上一份报告,说已经没有办法挽救邓稼先的生命,让家属准备后事。中央军委经过研究,给出了一个意见:邓稼先一辈子隐姓埋名,做了一辈子的牺牲,在他去世之前,要对他解密。

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刊登了一篇题为《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报道。这时全国人民才知道,是邓稼先主持和设计了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12)

报纸对邓稼先的报道

这一天很多人给许鹿希打来电话说:“许鹿希,邓稼先还活着吗?为什么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一下子都在报纸上刊登了?”许鹿希看到报道后也非常绝望,因为她知道,丈夫的日子不多了。

1986年7月29日下午1时50分,邓稼先在妻子、儿女的守护中长眠,享年62岁。邓稼先临终前对许鹿希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最后一次见面(杨振宁问邓稼先)(13)

邓稼先进入弥留之际

张爱萍得知这一噩耗后,赋词痛志哀思: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1996年7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当天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核试验,从第二天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一天,正是邓稼先去世十周年的纪念日。一个多月后,联合国成员国共同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老,这盛世,如您所愿!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 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