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一般指60岁以上人群的失眠,各种研究均证实,失眠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65岁以上人群失眠罹患率为40%,而青年人则是9%。

老年人失眠特征

1、平均睡眠时间减少,年轻人7-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6.5小时。

2、入睡潜伏期延长。

3、睡眠连续性下降和唤醒阈值降低;夜间易醒,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加,片段化睡眠,多次短睡。

4、浅睡眠增加;慢波睡眠减少(深睡眠减少)。

5、昼夜节律变化:早睡早起,增加上半夜的睡眠时间以弥补深睡眠不足,慢波睡眠主要发生在上半夜,而下半夜是以浅睡眠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为主。

老年患者引起睡眠的原因

1、环境因素:老年人适应能力下降,环境改变如旅行环境,气温气候突然变化,周围人群结构改变,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等。

2、不良生活习惯:退休后原有生活节律的改变,白天活动减少睡眠过多,睡前喝浓茶、咖啡、饮酒、吸烟、看电视太晚。

3、社会因素:应激因素主要为健康、经济及家庭问题为主,生活应急导致兴奋、喜悦、焦虑、不安、悲痛等。

4、躯体疾病:老人罹患多种躯体疾病是失眠的重要因素,神经科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障碍,胃肠疾病,慢性疼痛,关节炎,皮肤病等。

5、精神疾病:焦虑、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等原因引起。

6、老年相关性疾病:呼吸障碍暂停综合征、不宁腿、帕金森等。

7、药物因素:很多药物会直接或者间接引起失眠,利尿药、麻黄碱、氨茶碱、降高血压药物、甲状腺治疗药物、类固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类药物等。

8、其他因素:老年人睡眠问题并非衰老所致,而是伴发的各种健康问题,疾病越多,睡眠越差。

老年人失眠的症状

1、睡眠维持困难:夜间醒来再难入睡或最后醒来远早于期望的起床时间。

2、早醒:凌晨4点完全醒来(指就寝时间11点左右)。

3、入睡困难:卧床后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

4、老年人在觉醒期间的症状有:疲劳、不清醒、精力乏力;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易激惹、情绪低落;日间瞌睡;头痛、颈部僵硬感;胃肠功能紊乱。

老年人失眠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主要为: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次数。临床上主要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1、苯二氮卓类药物

此类药物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及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等睡眠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焦虑性失眠患者疗效较好,但大多不能优化睡眠结构,可显著减少慢波睡眠,导致睡后恢复感下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口干、食欲不振、便秘、遗忘、跌倒、依赖、撤药症状等,因此老年患者应慎用,在用于老年患者失眠治疗时一般作为二线用药。

常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特征

老年人长期失眠怎么治最好(老年人慢性失眠的诊断与治疗)(1)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该类药物半衰期短,催眠效应类似BZDs,对正常睡眠结构破坏较少,比BZDs更安全,日间镇静及其他不良反应较少,可以缩短主观及客观睡眠潜伏期,药物主要有扎来普隆、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

常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特征

老年人长期失眠怎么治最好(老年人慢性失眠的诊断与治疗)(2)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为雷美替胺,用于入睡困难及昼夜节律失调导致的失眠。雷美替胺是高度选择性兴奋SCN细胞上ML1和ML2受体,具有吸收快、半衰期短、对认知影响小、反弹性失眠和滥用少的特点。

有研究表明,夜间给予雷美替胺可缩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推荐使用剂量为睡前8mg。此药物虽然可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变化引起的失眠,但通常不作为常规用药。

4、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此类药物失眠的治疗剂量低于抗抑郁剂量,药物主要有米氮平和氟伏沙明。米氮平可以增加睡眠的连续性和慢波睡眠,缩短入睡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效率。

氟伐沙明具有镇静作用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延缓体内褪黑素代谢,升高内源性褪黑素浓度来改善睡眠,缩短REM期睡眠时间,同时不增加觉醒次数,延长抑制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改善抑郁及焦虑患者的睡眠。

这两种药物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相对安全,但具体应用还需根据老年患者自身特点来选择。其中曲唑酮也是最常用的药物,该药物因拮抗5-HT2、H1和α1受体而具有镇静作用,尤其适用于抑郁相关性失眠,可以增加睡眠的效率和总睡眠时间,同时轻微减少N2睡眠和REM睡眠,无显著依赖性,但需要注意此药物用于非抑郁性失眠老年患者时可引起体重增加和眩晕的情况。

5、中药选择

舒眠胶囊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改善睡眠的药物,此药物用于肝郁伤神所致的失眠症,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等,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3粒,一日2次服用。在睡前服用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摄食过量,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胃部不适症状,用于老年患者相对安全,但具体选用还需辩证用药。

老年人失眠治疗的总体目标为:增加有效的睡眠时间和改善睡眠质量;改善睡眠相关性日间损害;减少或防止短期失眠症向慢性失眠症转化;减少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共病风险。

老年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遵循按需、间断、足量、每周服药3-5天的给药原则,对于预期入睡困难时,镇静催眠药在上床前5-10min服用,上床30min后仍不能入睡时服用一次。对于抑郁性失眠的老年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不能采用间断服用的方式。在失眠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后,可以逐渐减少睡前药量或变更连续治疗为间歇治疗。

老年患者使用治疗失眠的药物应注意环境及躯体疾病因素,小剂量起始,并注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除了服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外,还应改变不良睡眠习惯,消除对睡眠的消极态度从而增强睡眠。

参考文献:

1、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06

2、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