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书信原稿】执事先生台鉴 ,启者拙译郭泰氏唯物史观解说之原著,近年已经改订内容。增删之处甚多,实有依照改订本另译,述之必要。因此达现已决计着手改译,兹特函请。贵所将此书截至十一版为止,停止重印,双方所订定 于此书之版权契约。申请解除将来改译本,告成时为贵所愿继续排印,自可另行订约,也特此函达即请。公安李达 六月十日外付上版税印花六百枚请察收 这封红色书信的写作者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中国理论界的鲁迅”。在那个蒙昧未开的年代,他怀抱普罗米修斯般为人间盗火的理想,“从别国里窃得火来”,为自己一生的信仰著书立说、言传身教;在那个的硝烟弥漫的岁月,他以手中的一支笔为武器、以身前的三尺讲台为阵地,为自己坚定的信仰苦苦斗争。笔是战斗者的笔,精神仿佛是经过淬火的宝剑,由此点燃的革命火把,给当时黑夜沉沉的中国大地带来了一道光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由此谱写出了灿烂的篇章。 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他一生中创造了党史中的许多个“第一”。每个“第一”,都很精彩。 青年时期的李达,理想经历多次变迁,曾三改理想只为救国。 辛亥革命爆发后,受孙中山“大办实业,以利国富民强”思想的影响,李达于1913年和1917年,两次赴日本留学,攻读理科,力图为“实业救国”“科技救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留日学生回国请愿失败。李达意识到,在反动政府的统治下,“实业救国”“科技救国”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不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李达偷偷阅读马列主义书籍,最终毅然放弃了理科专业的学习,师从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河上肇,开始专攻马列主义。期间撰写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寄回国内发表,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为了及时而系统地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1918年秋至1920年夏,李达在国外翻译了包含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内容的三本书,即《唯物史观解说》(郭泰著)、《马克思经济学说》(柯祖基即考茨基著)、《社会问题总览》(高昌素之著)。这些书于一九二一年五月前后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这封家书中李达提及的《唯物史观解说》一书,即成稿于这段时间。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李大钊主要宣传了唯物史观,李汉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见长,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切入点,比较系统完整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其早年翻译的这三本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均有涉及。 《唯物史观解说》这本译著,顾名思义,是宣传唯物史观的。书中有李达的两篇附录,一篇是《马克思唯物史观要旨》,另一篇是《译者附言》。李达在《译者附言》中说明了著译者的目的。他说:“这部书是荷兰人郭泰为荷兰劳动者作的,解释唯物史观的要旨,说明社会主义必然发生的根源,词义浅显,解释周到。凡是要研究社会主义的人,至少非把这书读两遍不可”。这部书是李达用德文本和日文本两书对照译的,可算是完全译本。在《马克思唯物史观要旨》这篇附录中,李达对唯物史观的产生及其重大意义作了扼要说明,并着重翻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重要论述,主要把马克思《序言》中和恩格斯一八八八年一月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英文本所写《序言》中,有关阐明唯物史观最精辟的论述辑录在一起,。在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著作非常缺乏,不少先进分子包括某些早期共产主义者还不能直接阅读外文书籍的情况下,《唯物史观解说》等三部译著的出版,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译著和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李达由爱国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920年夏天,李达抱着“寻找同志干社会革命”的目的,从日本回国。他先去上海拜访陈独秀,得知他们正筹建中国共产党,于是欣然接受陈独秀的邀请,一起做了发起人。陈独秀赴广东期间,李达一度代理书记。 筹备建党期间,李达也收获了他的爱情。他认识了在女联工作的苏浙才女王会悟,两人志趣相投。李、王的婚礼由陈独秀夫人高君曼操持,在《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举行。二人的洞房随后成为《共产党》月刊编辑部。《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它首次鲜明地树起“共产党”的旗帜。 李达夫妇也是中共“一大”的幕后功臣。“一大”会址的选定和代表的住宿等事务都是李达和王会悟一起完成的,甚至改址南湖也是王会悟建议的。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开幕了。谁知,正在开第六次会议时,突然闯进来一个中年男子,警惕性很高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立即宣布停止开会。当晚多数代表集聚在李达的住处,商议该如何继续开会。王会悟十分热心,提议在距离上海不远的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得到大家一致通过。 随后,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到嘉兴。在王会悟的带领下,代表们先扮成外地游客,登烟雨楼观景。其实是前来观测南湖地理位置。确定位置以后,在王会悟的带领下,代表们先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坐小拖梢船到达王会悟预雇的画舫上,会议就在中舱举行。王会悟望风,一旦发现异常,代表们就假装打麻将。 就这样,“一大”代表们用一天的时间将所有的会议议程全部完成,到下午6点多钟,就宣告“一大”胜利闭幕,也就是在这一刻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会议上,李达被选为宣传主任。 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是一个有个性的学者,毛泽东赞其为“真正的人”。李达爱坦率地表明观点,不喜欢随声附和。曾在“二大”会议上,当众顶撞张国焘。他与陈独秀在建党和发展党等问题上也发生过激烈争论。 1961年8月,毛泽东与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在庐山会面,畅谈理论问题。交谈中,毛泽东又一次高度评价李达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名著《社会学大纲》,赞扬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认为现在此书还有很大意义,应该修改出版。 毛泽东的谈话给了李达很大鼓舞,他决定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在武汉大学哲学系物色几位年轻的助手,在《社会学大纲》的基础上,重新写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其中一位助手是后来成为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陶德麟。1978年,人民出版社请陶德麟根据李达生前意见对上卷送审本进行了必要修改,以《唯物辩证法大纲》为书名正式出版。这部凝聚了李达生命历程中最后几年心血的重要著作,在他逝世12年后终于问世。 红色教授李达毕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撰写、翻译和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以信仰为支撑,以生命相搏斗,不管面临何种困境,毫不动摇。他襟怀坦荡,心底无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伟大贡献。回顾历史,就是为了牢记历史和传承历史。今天,我们通过一封封书信追寻他们的心路历程,为的是从中探求人生的价值,寻觅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开拓进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把中国共产党人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推向前进!文字:车向平主播:朱若彤后期剪辑:朱若彤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有关李达的小故事(百年书信音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