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在击败项羽,击败西汉王朝后,刘邦向手下表示:“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可是,汉初三杰的命运却截然不同的。其中,张良最后云游四海,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萧何靠着自污名节,也勉强获得了善终的结局。与此相对应的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韩信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由此,韩信的结局,显然是最悲惨的了。那么,问题来了,刘邦的“汉初三杰”,张良萧何得以善终,偏偏韩信却被处死?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萧何 刘邦建立西汉后(1)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眛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对此,汉高祖刘邦准确亲自前往楚国。·《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中记载:“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张良和萧何,韩信显然没有对刘邦忠心耿耿,一度有了起兵造反的想法。当然,这也是因为张良和萧何在初期就辅佐刘邦了,而韩信一开始是项羽的手下,后来才转投刘邦的。所以,韩信对于刘邦的忠诚度不高,自然也就容易理解了。不过,对于韩信来说,谋反的念头一旦有了,之后就很难杜绝了。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萧何 刘邦建立西汉后(2)


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后,韩信心怀怨恨。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因其过去是韩信的部将,所以去拜见了淮阴侯韩信。对此,韩信就让陈豨在外面造反,然后自己在京城响应。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因为他等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中记载: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萧何 刘邦建立西汉后(3)


韩信一方面暗中派人去告知陈豨,让他尽管起兵,自己一定会协助他的。另一方面,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可以这么说,韩信的计划以及发起的时机,已经是比较合理的。当时汉高祖刘邦不在京城,韩信只要能控制京城,确实可以把水搅浑,从而引发更多的叛乱,进而达到浑水摸鱼的效果。但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在韩信等待陈豨消息的时候,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紧接着,这位家臣的弟弟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于是,吕后当机立断,和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还诛杀了韩信三族。因此,韩信的结局,主要原因就是他咎由自取。

在被贬为淮阴侯后,韩信如果可以吸取教训,不再有什么不臣之心的话,完全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与此相对应的是,张良和萧何,无疑要比韩信更能放得下。一方面,在刘邦建立西汉后,张良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比如在刘邦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至于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萧何 刘邦建立西汉后(4)


最后,另一方面,就萧何来说,在除掉韩信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当然,造成张良、萧何和韩信结局不同的原因,应该还有韩信武将的身份。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武将,更加容易遭到君主的猜忌。在韩信之前,为秦国立下大功的白起,就被秦昭襄王赐死。


刘邦为什么杀韩信萧何 刘邦建立西汉后(5)


正是因为韩信的武将身份和战功积累的威望,刘邦对于韩信自然是加倍防范。作为楚王时,韩信持钟离眛首级,交给刘邦,结果还是被贬为淮阴侯,以此杜绝韩信造反的基础。如果继续让韩信拥有楚国这一封国的话,韩信无疑可以积攒兵马。但是,将其贬为淮阴侯,显然就从封地上切断了这一基础。正是因为刘邦的防范和猜忌,让韩信心生怨恨,从而最终选择了真的谋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