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蓉(化名)是河北石家庄的一名大四毕业生,毕业典礼已经举行,小蓉准备和大学生活告别。除了毕业证,她准备从学校带走的,还有厚厚一沓各类资格证书,这些都是小蓉在大学期间考取的。

“我考证本来是为了不虚度大学时光,同时也希望这些证书能为我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加码。”她说,大学四年,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考证上,她也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参加到考证中来。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对于大学生而言,“考证”成了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几种、甚至几十种各类证书。

针对这种现象,教育专家表示,在校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考证,但是要提前做好规划,考取真正有含金量的证,防止陷入考证“内卷”。

一名毕业生的考证之旅:

考证近20张,手机装十多款考证APP

小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大学四年期间,她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驾照、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普通话等近20个证书,这其中既有资格证、等级证书,也有各类获奖证书。

毕业季,小蓉曾发微博感慨:“我曾经认为大学我并没有虚度光阴,因为我不断通过考证来充实自己。可是毕业才发现,比我好的人太多太多。”

小蓉说,在她所接触的同学中,自己算是在考证方面比较突出的,她的手机里安装了十几款备考APP,用来准备各种考试。

“考数学建模的时候每天疯狂刷题,有时候一天刷好几套模拟卷,人沉浸在‘考证’中,往往不太会考虑到底有没有用,而只是想着把这个证拿下来。”小蓉说,“好在我考这些证并没有报太多补习班,我自己比较喜欢学习,周围有的同学会去报班,费用在几千元左右。”

不过小蓉也说,因为把太多时间用在考证上,大学期间也错过了很多活动、错过了很多和别人接触的机会。临到毕业才发现,很多同学通过其他方式增长了自己的阅历,参加了各种实习,而自己却错失了这样的机会,“因此我才感慨着发了那样一条微博”。

毕业后考证热潮(毕业季陷入考证)(1)

图据ICphoto

一个二本高校毕业生:

考证对就业帮助有限,企业更注重实习经历

在山东济宁一所大学读书的小杰(化名)今年本科毕业,他和小蓉的情况相似,大学期间也考取了10多个各类证书。

小杰所在的大学是一所二本普通高校,不过学校内的学习气氛很浓,他周围很多同学刚进校门就表示要考研,目标大多数都是重点院校。“图书馆的自习区、学校的自习室,一般人都很多,无论是考研、考公、或是考证,很多人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了。”

“我家庭条件一般,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够早点工作,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小杰所学的是通讯工程专业,平时的课业他觉得不算紧张。他重点突击的是教师资格证和人力资源管理师。

“受疫情影响,我大三大四的时候,很多时候学校都是封闭管理,也没办法出校门,刚好就用这个时间来备考。”小杰说,这些考证内容和所学专业关联不大,几乎都是一套新的体系,都得从零开始。“考教师资格证和人力资源管理师,还是希望在就业的时候能够给自己加分,我并不太想当老师,我毕业的首选本来是考公务员。”

但是到了大四,小杰改变了想法,他没有备考公务员,而是希望去企业工作。2022年毕业季,小杰参加了十多个单位的面试,目前已签约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7月份即将入职。“我觉得找工作的过程中,考的这些证对就业的帮助是有限的,企业更注重你的实习经历。”

毕业后考证热潮(毕业季陷入考证)(2)

小杰在考证过程中刷过的各类试题

培训机构:

最近几年,在校生参加培训明显多了起来

对于大学生热衷考证一事,甘肃兰州一所大学的张老师说,由于疫情影响,一些高校长时间封闭管理,很多学生没有办法出去实习,闲暇时间比较多,所以很多学生会利用这个时间来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做,比如考证。

“总体来说,类似英语四级六级这种考试大家都会参加,教师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是最受学生追捧的。”张老师说,这些证书关系到毕业后的就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更“实用”一些。但是他们学校在校生参加这类考试的通过率并不高,尤其是司法考试,他认为这类考试不仅是看看书就能通过的,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

陕西西安一家司法考试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近几年在校生来参加培训的人数明显增多了起来,“很多学生在我们这里甚至会花费上万元来进行学习。”

教育专家:

考证应注重“含金量”,而非数量

中国青年报指出,当前社会热衷于“考证”,同时存在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这其中既有“观念惯性”的成分,也有就业形势紧张的影响。所谓“观念惯性”,指的是某些单位和个人习惯了“行行要考证”的旧环境,甚至出现了用人单位被假证“忽悠”的情景。

针对此现象,教育专家也有自己的看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大学生考证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适当考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兴趣考证,不要盲目和别人去作比较,以防陷入考证的“内卷”之中。

“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很多用人机构不仅仅是看你有多少证,而是看你的实际工作能力,准备考证前就要考虑这个证对实际工作有没有帮助。”储朝晖说,“考证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考证前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有规划,否则也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还耽误了正常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在校生考证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但是在校生考证一定要有规划,不能和自己本身的学业相冲突。

“大学生肯定还是要以大学本身的学业为主,考证不能代替学校的教育。”熊丙奇说,如果计划考证,还是要考含金量更高的证。如果费了很多精力,考几十个没有意义的证,看上去数量很多,但是没有实际的价值,那也是不值得鼓励的。

红星新闻记者 张炎良 特约记者 水宁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毕业后考证热潮(毕业季陷入考证)(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