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者面对市场,各种眼花缭乱的市场信息,各种交易辅助工具,各种市场理论,价值投资,反身性,趋势,均线等等,其中不凡很多交易者的辅助交易运用到很多指标,包括很多认证大V, MACD,KDJ,RSI等等,这一篇咱们就讲透市场生成机制,只有理解了市场产生的过程,才有能力梳理自己应该选择哪些辅助交易工具,才能知道哪些具有参考性,哪些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市场机制的三个因素(深度解剖市场生成机制)(1)

我们从指标说起,几乎所有的在交易指标都具有滞后性,她的滞后性是如何来的,我们拿用的最多的均线作为例子,均线的算法是,某个时间周期内的收盘价之和处于周期数,我们拿一周举例,比如说5日均线,就是5天的收盘价除于5,这就是五日均线,但是此五日是依据你看的K线真的是一日一根,如果你看盘的习惯是一个小时的周期呢,你所设置的五日均线,也就是当前最新收盘价之前的五根K线收盘的平均数,所以他叫移动平均线。

基于以上点我们知道,均线的算法是依据收盘价进行平均得出的。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是依据价格的高点,低点,收盘价,开盘价来作为数据产生的,所以当你参考它的时候,他的产生本身就是滞后于价格的,属于市场中最后呈现给你的数据,所以这些指标几乎不具备任何参考性。

市场机制的三个因素(深度解剖市场生成机制)(2)

如果用他们作为辅助,还不如直接研究一个日本蜡烛图呢(K线),日本蜡烛图是一位叫本间宗久的日本米商在川德幕府时期创立的,记录每天米价变化,用来预期未来米家的走势,逐渐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标价方法(K线),K线是如何产生的,这个过程是,比如,证券交易所提供了一个平台,上市公司给出一个初期上市价格,所有参与交易的群体,依据自己的判断,不断的报价买进或者卖出,买进卖出是一种数字的表现,只不过证券交易所通过K线的方式,给出每个时段的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收盘价。所以呢,K线是报价数字产生的结果,他依旧不具备预期性,但是好在它比指标更接近于市场报价,相比之下的话,他比指标更好用一些。

投机之王礼佛摩尔前期就是依据数字的一些特点来进行交易,这基于他报价员工作的便利性,可以更近的贴近市场本质。数字的产生是市场所有交易者针对当前市场判断,做出的决定,到了这一步市场就有预期性了,因为一个群体性的决定,必然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推翻,就如同礼佛摩尔的关键点位突破一样,在这个层面上思考交易,才会看到市场的本质一角,因为它更贴近市场的产生过程,在K线层面,你能看到的只是一个阶段的四个数据,但是在阶段内的数据表现,你是看不到的,比如说,日K一根线,放到日内你就会看到,日内时间段的交易量每个小时都不一样,市场情绪也不一样,报价度也不一样等等的,这在一根日K上是看不到的,其他周期也是一样,这些才是预判市场的关键数据。

市场机制的三个因素(深度解剖市场生成机制)(3)

交易者报价基于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信息,以及一些研究结果,到了在这里,就完全走在市场之前了,你可以做到预判群体性的预判,因为金融市场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突发事件,能称之为突发的只有天灾,即便天灾都有预期性如台风,不可预期的如地震等,这个市场上,除了不可预判的天灾,剩下的全是人祸,真正的不可预判的天灾及其少见,愚弄大众的人祸却经常不期而遇,人祸具有预判性,是因为人祸发生的要素,是要具备可操作性,提前性,在人祸发生之前,就已经见于毫端了,通常来讲,基本面发生之前,政策发生之前,国民经济数据发布之前,都是人祸可能布局的阶段,识别初期布局,自然可以预判他的预判。

总的来讲市场生成的基本逻辑是;基本面→交易行为→报价数据→K线→指标,综上所述,只有在报价数据这个层面,市场才具有预期性,之后的几乎毫无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