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因尘肺病死亡原因(咸宁矿工患上严重尘肺病双肺变成)(1)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0月13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 高婷)57岁的矿工于华(化名)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病,双肺成了“乌木”,无法正常呼吸,生命岌岌可危。辗转多地求医后,于华最终回到武汉,顺利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肺移植手术,重获新生。

今年57岁的于华来自湖北咸宁。2006年,他因为严重的胸闷气短、久咳不愈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二期尘肺病。于华辗转多地求医,先后在南京等地两次接受全肺灌洗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这些治疗都只是暂时性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差。近些年来,他的呼吸日渐困难,原本健康壮实的他基本上干不了活,成天只能坐着,不停咳嗽,一不小心就会喘粗气。两年前他的症状更加严重,走几十米的平路都会喘得厉害,更不用谈上下楼了。

为了找到能给自己治病的医生,这位农民自学了上网寻找救命方法。今年5月,于华慕名到无锡找到了我国著名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教授。详细检查后发现,于华的尘肺病已发展至3期(晚期),已经出现了阻塞性肺气肿,因此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很明显。如果不能进行肺移植,随时有生命危险。

在陈静瑜教授的推荐下,于华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登记,准备接受肺移植手术。“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严重的尘肺病变导致他的肺功能丧失殆尽,只有肺移植手术才能救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林慧庆副教授说,当时,最紧迫的情况是,寻找合适的肺源。

等待器官捐献是个漫长的过程,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已成为我国器官捐献的主体来源。眼看着于华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该院胸外科黄杰主任、康敢军副主任、林慧庆副教授多方联系,多次和器官移植科周江桥主任、省器官捐献办公室联系,积极寻找DCD供体,希望能够早点找到合适的器官,尽快为于华实施DCD肺脏移植手术,挽救他的生命。

9月28日下午,医务人员和于华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关键时刻。我省某地农民工因意外导致脑死亡,家人大义捐献了患者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和角膜。29日凌晨,与于华配型一致的肺供体被安全转送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后,肺移植手术立刻开始。打开胸腔后医生发现,于华的胸腔广泛粘连,已经呈闭锁状,整个肺乌黑发硬。在器官移植科、麻醉科等的大力协助下,肺移植医生将已经彻底罢工的右肺取出来,随后迅速把供体肺小心翼翼地装到了原来右肺的位置。经过4小时奋战,手术终于成功完成。术后于华转入器官移植科ICU,接受严密观察治疗。

手术医师林慧庆副教授介绍,于华的右肺拿出来后,生硬毫无活力,切开之后,里面全是乌黑的粉尘沉积结节。经过2周康复,于华闯过了移植肺急性排斥关、感染关和维护心肺功能关等重重关口,身体一天天恢复起来。

10月12日上午,经过再次检查后,于华已经达到出院标准,13日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在病房内,于华和医生、家人谈笑风生。林慧庆副教授介绍,出院后的前3个月内,于华需要好好保养;3个月后,他便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了。

(编辑:张颖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