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两天油锯手,

一棵树也没有锯断过。”

8月26日,

《山火中,一个不怎么“光彩”的油锯手》

这篇文章火了!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2)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3)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4)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5)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6)

作者黄佳琦在文中

自述在重庆山火前线

当油锯手的经历,

评论区的留言比文章还长。

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

联系到黄佳琦进行采访,

了解文章及评论区背后的故事。

(采访视频如下↓↓)

“不光彩”的油锯手

黄佳琦是一位1989年出生,

在重庆生活了12年的安徽小伙儿。

8月22日,

因为家门口的缙云山着火,

黄佳琦主动报名去山里做了两天油锯手,

却因为爬山耗尽了体力,

一棵树也没有锯断过。

这个事实让他“羞愤不已”。

好在周围的人都在如火如荼地锯木头,

“根本也没人管我在干什么。”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7)

结果,

这篇“不光彩”的自述,

在评论区引来了许多段

写满不甘或是自豪的故事。

“拿着大喇叭喊的大高个”

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

文章已有留言1400多条,

讲述自身经历和故事的有100多篇。

文章里写了一位

“拿着大喇叭喊的大高个”。

“大高个”在现场拿着大喇叭说,

“我们最好都是安全地上山,

安全地下山。”

周围人全部说“好”。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8)

没想到,

这位“拿着喇叭喊的大高个”,

就在评论区出现了!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9)

黄佳琦加了微信才知道,

“大高个”“不是官方的人。”

回想他把三、四百名志愿者

组织得井井有条,

“其实很不容易的。”

“我觉得这个人很了不起。”

“一朝从军,终身为兵”的“爬树大叔”

文章还写了一位

“勇猛”的“爬树大叔”。

当树梢着火,

其他人不知所措,

往上扔东西、晃树时,

穿着军装的“爬树大叔”冲上去,

慢慢往上爬。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0)

黄佳琦用手机拍摄“爬树大叔”的视频

黄佳琦特意加了这位“爬树大叔”的微信,

让他在评论区“说一声”,

“哪怕说一个字都行”。

“爬树大叔”留了一行字:

“一朝从军,终身为兵,

革命战士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1)

撑着真正战士的人

黄佳琦的评论区,

一段段“我是”开头的留言,

排成令人震撼的队伍。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2)

“我是凌晨1点去你说的那个

最后的阵地的油锯手。”

“我就是你第二天那个点医疗队的队长。”

“我就是摩托车队的一员。”

“我是非典型搬运人员。”

“我是在山下酒店为山上勇士做饭的。”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3)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4)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5)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6)

《山火中,一个不怎么“光彩”的油锯手》文章评论区截图

黄佳琦表示,

自己的文章像一个导言,

导出了大家的故事。

“我们这些人就像是一个背景板一样,

前面是真正的战士,

真正奋战在一线的人,

我们这些人都是撑着这些人的人”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7)

饱和的不只是物资

有数据显示,

此次共有2万多人(包括志愿者)

参与此次行动,

但可能远远不止。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8)

不少人称之为“饱和式救援”。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19)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20)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21)

对此,黄佳琦表示,

“饱和的不只是物资,

志愿者是饱和的,

甚至志愿者的情绪也是饱和的。”

重庆山火现场油管(重庆山火中惭愧)(22)

其实,

每一位志愿者,

都是战士。

来源: 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