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少年曰春秋鼎盛,羡高年曰齿德俱尊。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在世百年,哪有三万六千日之乐。 百岁曰上寿,八十曰中寿,六十曰下寿;八十曰耋,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颐。 童子十岁就外傅,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老者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后生固为可畏,而高年尤是当尊

今天继续《幼学琼林》“老幼寿诞”卷最后一段。

01

称少年曰春秋鼎盛,羡高年曰齿德俱尊:春秋鼎盛是个成语,昨天有句“春秋几何”,意思很简单;齿德俱尊:年龄和道德相匹配,都令人尊重。齿指年龄。德高望重 、年高德劭、 年高德重都有这个意思。大家看到这个词肯定是感慨万千,近几年有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来形容一些年龄很大但品德败坏、行为极其低劣的人。并且导致了很恶劣的后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权谋(当知四十九年之非)(1)

02

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在世百年,哪有三万六千日之乐:此句译为白话文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哲学思辨意味了。人生半百,从懵懂到成熟,从无邪到深沉,从青春无忌到垂垂老矣,从桃花酒到养生茶,总的来说,遗憾始终伴随,笑口不再常开。从40岁以后,更感觉到时间的加速度,白驹过隙,不再憧憬新年和生日的到来,每天祈祷日子过得慢些。每晚的熬夜不是不想睡,而是害怕第二天的到来,想让今天变得更长些罢了。电影《没完没了》里,傅彪的快板《十二生肖》更表达得透彻些: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已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个生肖十二年,

十二年本是一个循环。

人与人没完没了的恨与爱,

天与地没完没了的暑和寒,

没完没了的喜怒哀乐,

没完没了的苦辣酸甜,

没完没了的春夏秋冬,

没完没了的刮风下雨和雷电,

没完没了的辞旧岁,

没完没了的迎新年,

十二年本是一个循环。”

转眼辛丑年已经来到,我也等到了第四个本命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权谋(当知四十九年之非)(2)

《没完没了》剧照

03

百岁曰上寿,八十曰中寿,六十曰下寿;八十曰耋,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颐:活得长总是让人羡慕的,从古至今,到处都是不老的神话,到处都是长生的处方。这里有个观念需要更新下,今人始终认为古人寿命不高,实际是完全错误的。我们都知道“平均”的误导,古代灾害、战争不断,很多青壮年死于天灾人祸,他们都被平均了,所以拉低了整体寿命。写到今天,《幼学琼林》已经将近百篇,涉及人物也有几百人了,活到7、80的比比皆是,所以说古人和今人的寿命是差不多的。连古人也说六十仅为下寿。

耄耋之年:出自诗经,就是说8、90岁的老人,曹操的《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古人把人的一生不同时期做了总结,很有趣:

婴儿:刚出生,

襁褓:周岁以下,

孩提:2至3岁,

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黄口:10岁以下,

舞勺:13岁至15岁,

舞象:15岁至20岁,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而立:男子30,

不惑:男子40,

知天命:50,

花甲,耳顺:60,

古稀:70,

杖朝:80,

耄耋:80-90,

鲐背:90,

期颐:100 ,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04

童子十岁就外傅,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老者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后生固为可畏,而高年尤是当尊:儿童年满十岁就外出拜师求学,十三岁时学习文舞,十五岁以上练习武舞。老人六十岁在乡里就会受敬重,七十岁在城邑里会受到敬重,八十岁时在朝廷里可受敬重。 年轻人固然值得敬畏,而老年人更应该受到尊敬。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权谋(当知四十九年之非)(3)

豆蔻年华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权谋(当知四十九年之非)(4)

《三十而立》海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权谋(当知四十九年之非)(5)

电影《人到中年》

在文章最后,以李宗盛的《山丘》来收尾吧: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了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