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1)

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闵行区规土局今天在官网公示《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5 年)》草案。草案明确了闵行未来的总体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生态和交通等重大专项统筹、实施保障等内容。

市民可以在4月10日前通过①电子邮箱:minhang2035@sina.com;②64925603(工作日周一至周五:9:00-11:00,13:30-17:00)③信件邮寄至闵行区莘松路555号5楼闵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编:201199)等方式反馈意见。《总规》草案部分摘要见下文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2)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图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3)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闵行区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约373.3平方公里。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4)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

发展目标

至2020年,初步建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主动适应与中心城共同构成上海市主城区的新定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跨越,形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集聚区的基本框架,城市功能持续提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实现。

至2035年,把闵行建设成为上海全球城市重要的战略支撑区,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至2050年,全面建成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各项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构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

发展战略

1 人文品质战略

营建有温度的社区。按照居职平衡,以20万人左右组织地区公共中心和就业核心;践行15分钟生活圈标准,以3-5万人左右组织社区中心,实现设施全覆盖,出门见公园;推进社区渐进式更新,提升已建社区的生活居住品质。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5)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6)

营建产城融合的创新园区。强化居职平衡,实现5公里范围内居职平衡占比达到70%左右;通过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联动促进创新融合,建设更具引领性的产业研发社区;通过中运量环线 巴士环线 慢行绿道环线促进便捷通勤,打造工作生活圈。

营建充满活力的中心区。以轨道交通为引领,强化站点周边高强度和复合开发,支撑“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三级中心体系,提升主城区活力。

营建适合漫步的街区。贯通蓝绿网络,在局部地区形成环线,打造示范性的线性公园系统。鼓励开放公共建筑围墙,优先植入口袋公园,营建开放式街区。

营建生态人文的郊野区。对生态地区赋予文化内涵,在近郊生态保育的基础上,以“生态 ”、“文化 ”的理念建设近郊文化休闲功能区,并预留一定的建设指标鼓励新业态发展。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7)

2 生态宜居战略

公园: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全覆盖的公园绿地网络,实现全区城市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5平方米,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500米覆盖率100%。

服务:构建国际化、高品质、全覆盖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每20万人市区级公共设施覆盖率100%、15分钟社区级公共设施覆盖率100%的“两个全覆盖”目标。

保障:优化住房供应体系,加大租赁性住房供给。新建住房中,确保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例达到20%。

秩序:优化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支撑。积极构建45分钟接轨中心城区、30分钟便捷内部出行的高效通勤圈,实现多模式轨交站点600米覆盖率不低于40%。

3 创新支撑战略

发挥闵行产业创新优势,与张江共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大紫竹”为核心,全力打造沪西南科创中心。重点关注“创新五要素”,推动产学研联动发展。

依托创新产业,发挥高端制造、科技研发产业优势;

吸纳创新人才,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人才导入,优化人口结构;

打造创新载体,以紫竹为核心形成一批创新园区,以集中商务区为载体提升现代服务业;

完善创新服务,为创新企业和人才提供所需的配套服务,促进产城融合;

健全创新政策,全面完善闵行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建设的配套政策。

产学研联动,依托闵行已有的产业基础、创新载体以及交大、华师大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集聚等优势,全面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以高校、科研机构为技术创新源,以紫竹高新区为产业孵化器,与周边产业园区联合创新,助力闵行创新发展。

4 存量更新战略

强化减量为先,大幅减量低效工业、低效商办和村庄用地;

强化增量管控,强调土地出让优先落实公共性功能,经营性项目和一般工业项目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外减量化予以解决;

强化存量活化,强调以存量用地更新激活城市功能与品质的提升,鼓励用地兼容使用,优先补短板和生态修复;

强化全区统筹,对于增量和减量化指标,加大统筹力度,全面上收至区级层面实施统筹,针对重点地区,全面推进以区级平台主导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加快规划实施,制定专项政策,加快推进已批规划的实施,保障公共设施、生态绿地、基础设施等有效实施;

实施动态规划,制定减量化、存量转型的年度实施计划,滚动式开发。

空间格局

1 空间组织模式

轴带连板块

“轴带”将成为整合全区空间结构的核心。分散的街镇、板块将由南北、东西两条复合创新与服务功能的区域性空间轴带串接,形成紧密关联的空间格局。

廊道分组团

“廊道”将成为城区、社区、园区建构的空间本底。以区域性水、绿廊道为基底,形成生态化、组团化的空间结构。

绿环串中心

“绿环”将成为公共空间组织的脉络。各个中心将由连续的环线型绿道串连起来,并与中运量、慢行系统复合,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公共中心体系和开放空间系统。

郊野显人文

“人文”将成为每个郊野公园的主题要素。通过文化要素的植入,让闵行的郊野公园成为展现全区人文魅力的场所。

2 总体空间结构

梳理全区空间格局,总体形成“一带两轴四板块”的空间结构。

以功能区促进街镇空间整合,形成四大板块,即北部国际商务集聚区,中部宜居生活提升区,南部科技创新核心区,东部宜居宜业文化新市镇;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8)

加强板块之间联系,形成三条发展轴带,即黄浦江发展带、七莘路-沪闵路服务轴、紫竹创新轴,强化城市功能与综合交通的复合。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9)

3 片区发展:四大板块

北部板块:国际商务集聚区

包括华漕镇(南虹桥地区)及新虹街道(虹桥核心区),是虹桥主城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状虹桥核心区功能割裂、空间联系不畅的问题,规划重点提升南虹桥地区的国际配套功能,提高设施能级,完善虹桥主城片区的高等级文化、体育设施配套和居住生活配套,强化综合交通衔接,尤其是强调完善骨干路网和中运量系统,促进南虹桥与虹桥核心区的直接通勤联系,建设虹桥商务区的国际化配套新中心。

中部板块:宜居生活提升区

包括七宝镇、虹桥镇、莘庄镇、古美路街道和梅陇镇,是闵行区城市化程度最成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针对现状生活居住高度集聚,但城市建设短板明显、居职存在一定程度失衡的问题,规划重点结合存量更新增补设施、增补绿地,提升城区宜居生活品质,并引导低效商办退出,围绕轨道站点集聚一批集中商务区,形成就业核心,优化职住关系。

南部板块:科技创新核心区

包括颛桥镇、莘庄工业区、马桥镇、江川路街道、吴泾镇,是闵行区先进制造业最核心的承载区,龙头园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度集聚。针对现状产城交织、中心体系不完善、城市功能欠缺的问题,规划重点促进园区、校区、社区的三区联动,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产业社区的建设理顺产城关系,通过公共中心体系的健全优化产城配套,通过综合交通体系的提升优化通勤环境,打造上海西南部的科技创新中心。

东部板块:宜居宜业文化新市镇

包括浦江镇、浦锦街道,是上海中心城周边发展基础较好的新市镇之一,也是上海城乡统筹试点之一。针对现状有浦江漕河泾园区、意大利风貌小镇、大型居住区、郊野公园等重大市级项目落位,但对全镇发展的整体思路缺乏提前规划,导致多种功能之间缺乏联系,空间拼凑的问题,规划重点强化对区域性职能的培育,通过闵东工业区转型、郊野公园建设和古镇开发,彰显文化特色,形成中心城周边新兴经济的重要集聚空间。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开发边界外减量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周康航浦城镇圈的统筹发展,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综合交通、生态廊道等方面的衔接。

4 发展廊道:一带两轴

黄浦江发展带:蓝映两岸

采用“生态先行、两岸联动、交通支撑、适度留白”的方式,注重吴泾生态修复和战略留白,推动紫竹-江川-闵开发-浦江的滨江绿岸和功能提升工程,增设元江路、东川路、昆阳路等跨江通道促进与奉贤区、浦江镇的两岸联动发展,促进龙吴路、浦业路等主干路提级改造,强化与黄浦江中心城段沿岸的联系。

七莘路-沪闵路服务轴:红贯南北

依托七莘路、外环-S4抬升、嘉闵线南延伸等纵向干线和嘉闵线、5号线等纵向轨道交通网络,串联城市公共中心和重要就业核心,形成南北向的城市综合服务轴,促进板块整合与就业服务的均衡布局。

紫竹创新轴:绿动闵南

依托元江路、剑川路等多条横向干线和元江加密线、东西联络线等轨道交通网络,串联多个创新单元、创新校区和创新社区,结合元江地区开发建设南部地区中心,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创新、服务、生态、交通融合的东西向创新综合服务轴,并将其打造为闵行建设全球城市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的核心地区。

生态体系

1 总体生态格局

落实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形成“一廊两环五带”的总体生态结构,其中“一廊”指大治河生态走廊,“两环”指近郊绿环及外环绿带,“五带”指黄浦江间隔带、浦闵间隔带、吴泾间隔带、申嘉湖间隔带、吴淞江间隔带等生态间隔带。

2 生态空间布局

“一廊”:大治河生态走廊

大治河生态走廊分布在浦江镇大治河东南部区域,面积约1214公顷,是长三角区域沿太湖生态走廊的组成部分,属于重要的市级生态廊道。

“两环”:近郊绿环与外环绿带

近郊绿环主要包括近郊绿环沈海高速段、近郊绿环林海公路段、近郊绿环申嘉湖高速以及近郊绿环黄浦江段等,面积约1673公顷。外环绿带主要包括外环绿带七宝莘庄段、外环绿带梅陇段以及外环绿带华漕段,面积约552公顷。外环绿带具有限制城市蔓延,保障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作用。

“五带”:生态间隔带

闵行区生态间隔带中黄浦江间隔带、浦闵间隔带、吴泾间隔带、申嘉湖间隔带、吴淞江间隔带等五条生态间隔带在闵行区生态结构中起着重要的结构性作用,此外闵行区内还有沪渝高速间隔带、沪杭铁路间隔带以及淀浦河间隔带等生态间隔带。生态间隔带总面积约6069公顷。生态间隔带起着构筑绿化开敞空间、隔离工业与居住组团、限制城市无序蔓延等功能。

生态绿带网络

闵行区开发边界内主要建设“五横五纵”生态绿带网络,“五横”分别指淀浦河生态绿带、春申塘生态绿带、六磊塘生态绿带、剑川路生态绿带以及周浦塘生态绿带;“五纵”分别指北沙港生态绿带、北横泾生态绿带、沪金高速生态绿带、新泾港生态绿带以及浦星公路生态绿带。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10)

3 河湖水系

强化吴淞江(苏州河)、大治河、春申塘、淀浦河等河道的保护与管控,整理修复骨干河道水体。提高水体水质等级,恢复小型湖泊和河道水网。至2035年,全区水面率不低于10.46%。

闵行区规划骨干河道共30条段,涉及河道长度约260.6千米,其中主干河道长度约168.2千米,次干河道长度约92.4千米。

4 林地

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加林地数量,提高林地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至203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0%。

交通方面

对外交通

1 铁路

规划通过在沪杭铁路通道内新建沪苏湖铁路、沪杭城际等高速铁路,提高虹桥枢纽的对外辐射能力。

2 公路

考虑增强高速公路服务能力,减少绕行交通压力,规划新增2处高速公路出入口,分别为申嘉湖高速浦星公路向西的出入口、申嘉湖高速昆阳路出入口。研究预留G60沪昆高速莘松路东向进出中心城出入口和嘉闵高架在崧泽高架-北翟高架段的出入口,便捷沿线居民出行。

3 水运

规划形成3大港口,分别为浦江港、北沙港和俞塘港。其中,浦江港和北沙港维持既有货运功能,码头吨位分别为1000吨和300吨;规划俞塘港为客运港口,结合远期吴泾地区的用地调整,提升其水上客运功能。

公共交通

发展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系统

坚持公交主导,围绕轨道交通,优化公交线网整体结构,做好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和辅助公交之间的有效衔接,形成多层次、多模式、一体化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

努力提高轨道交通对重点发展地区的服务能力

利用轨道交通支撑重点地区的发展,提高重点地区间及其与中心城、区域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建设多模式、多通道轨交线路,提高轨交服务覆盖水平,实现轨道交通站点600米用地覆盖率大于40%。

加大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建设,完善区内公交网络

发展多种制式并存的中运量公交系统,结合区域衔接要求、用地特征、道路条件及交通枢纽布局,紧密衔接和有效补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并在优化主要公交走廊基础上,进一步覆盖次要客流走廊,提升整体公交品质。

骨干路网

1 高/快速路

规划形成“七横五纵一射”的高/快速路网络布局,总里程为123.6公里。其中,“七横”分别为G2京沪高速、北翟高架-北青路高架、崧泽高架、G50沪渝高速、S20-G60沪昆高速、S32申嘉湖高速、漕宝路;“五纵”分别为嘉闵高架-嘉闵高架南延、S20外环线-S4沪金高速、中环线、虹梅南路高架、浦星公路;“一射”为沪闵高架。

2 主干路规划

规划形成34条主干路网络布局,总里程为218.1公里。

3次干路规划

规划形成55条次干路网络布局,总里程为354.3公里。

4 支路

全面贯彻“小街坊、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大力度建设支路网。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规划全路网密度大于8.0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支路网密度超过5.7公里/平方公里。

公示时间:

2018年3月12日至2018年4月10日止

公示方式:

1、现场公示

上海市闵行区证照办理中心(莘东路505号)一楼大厅(每日9:00-17:00)

2、政府网站

闵行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闵行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网站

公众意见收集途径:

1、电子邮箱

minhang2035@sina.com

2、联系电话

64925603(工作日周一至周五:9:00-11:00,13:30-17:00)

3、邮寄地址

闵行区莘松路555号5楼

闵行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收

4、邮政编码:201199

热忱期待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您宝贵意见和建议。

公示期间不反馈意见,公示结束后,组织编制单位将收到的意见进行汇总,分类描述意见,并积极采纳,规划批复后,采纳情况及理由通过原公示渠道公开。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11)

以下内容您可能感兴趣

闵行区是什么时候划归上海的(想知道17年后的闵行是什么模样吗)(12)

整理丨李 歆

编辑丨李 歆

内容源于上海发布、闵行区规土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