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 主讲 赵玉林 整理 周治国,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平水韵诗词100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平水韵诗词100首(积微学老诗词学校讲义第五讲)

平水韵诗词100首

编撰 主讲 赵玉林 整理 周治国

学习古诗只用新韵是不行的,是要学习平水韵的。我们学校写诗严格尊着诗词学会的规定,提倡的是双轨制,新韵,古韵并行。我们先学习新韵是为了给初学者一个适应的空间,毕竟平水韵比新韵难记一些。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平水韵。平水韵的起源同学们去百度了解一下,我就不讲了,没多大用途。“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其实平水韵和新韵韵部的用法是一样的,不要把它看得多难,熟练以后并不难,我个人理解,他就是大米和白面的关系,用啥做饭,按个人的口味,做好了都是香甜的。平水韵比较复杂106步韵,记住他很难,但是我们也不用死记硬背,因为我们有表,还有现代化的检测工具,用错了,系统不让。有那时间你记点词语。今后写诗,你要用新韵一定要注明,平水韵不用标注。这是协会规定的记住。下面我们打开平水韵表;没有的你看讲义。 一,平水韵的几点重要说明 1,关于平水韵中的括号.这些括号里的字有的是解释字意,教我们如何用该字组词,如中[中间]; 有的是音同韵不同,如笼[董韵同],意即笼字可作上平东韵,也可作上声董韵。第三种是词性解释,如椅[音漪,木名]等等。 2,多音多义字.如上平东韵的:中(中间);去声一送的:中(击中) 上平四支的:思(动词),去声四置的:思(名词). 上平四支的:衣(衣服.名词). 去声五未的:衣(着衣,动词). 这类字要因义择音.即根据语境确定其读音. 3.平仄通用字什么叫平仄通用?即不管字义如何,都可平可仄如:笼.看.听.翰.叹.楷.菌.姣.獠.爹.么.峨.狰.蹂.揉.嵌.巉.喷.讪.钿.缭.刨.凭.莹.售.澹.负.狙.望.篦.颔.批.探. 喷.论.否.蜺.髁.妇.阜.忘.否.撞.牡.吐.敲.泡.邅.取.渐.恕.颔.钞.铫.挠......另有些字部分字义可平仄通用:应:动词仄用,其他词性平仄通用..漫:副词仄用,其他词性基本通用.兴(名词仄用).教(使也),令(使也).这两个字只作使令动词时平仄通用.过:名词时仄用.动词时平仄通用. 这些了解一下就行,因为你用错了。检测系统也过不去,当然你的记忆要好,记住是最好的。二,入声字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时不是,它分为平,上,去。入。这个入就是入声字。古时的阴平阳平音划归为平,上去入大体为仄。入声字的记忆方法很多,大家去百度查一下,这东西不是讲的,而是记得。所以我就不叙述了。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入声字在格律诗中的地位和作用。入声字由于发音短促所以在格律诗中 有严格的限制,不可多用。五绝不可多于2个。七绝不能超过4个。五律不的超过5个,七律不得超过6个。入声字绝不可以在音节处使用,另外入声字在词中的使用很重要,比如;满江红必须用入声字 作韵脚。这个我们以后讲。这里了解一下就可以。 平水韵在当今诗词界争论很久了。年轻的倡导新韵,年长的倡导古韵。我个人观点是;平水韵,国之瑰宝理应传承。新韵,社会发展的必然。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先共存。百花齐放,生活才会更多彩 。同学们,七绝和五绝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我们加快一下进度。就不讲七绝了。我看了初学者的空间,大家做的非常好,已经写七绝了,并且写得很好。今天的课程比较少,下面我在介绍一下,写诗的一些小知识。掌握以下就可以;一些小的知识,我们边写诗边学习,这样掌握不扎堆,记得牢。一,诗的拗救。 我们看首诗。王昌龄【浣纱女】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这首诗你要检测是不合格的。那为啥他合格呢?这就是拗句。 所说的拗句就是在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必须在本句或者其对句的对应位置上,把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以为补偿。这样,拗了用救,仍算合律。拗救的形式,主要是给诗人在造句上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这么说,格律诗之所以能够生存数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变通方式存在而能让格律诗生机勃发的。如“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精炼优美的诗句,只能用拗救的方法才能写成。常见的三种拗救。 (一)、本句拗救: 在5言“平平仄仄平”的句型里,由于作者实在找不到平音字,第一字用了仄声,就犯了孤平。为了避免出现孤平,就只能在本句的第3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成为“仄平平仄平”的句式。这样的句式没有违反格律的要求。这个句型中,第1字拗,第3字救,这就是“本句自救”。 同上。在7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里,如果第3字用了仄声字,也是犯了孤平。为了避免孤平,就必须在本句的第5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成为“仄仄仄平平仄平”。这第3字拗,第5字救,也是“本句自救”。大家要听清楚,是在一个句子里。叫本句自救。 (二)、对句拗救: 就是指:出句拗,对句救。 在5言“仄仄平平仄”的句型里,如果第4字或者第3、4字同用了仄声成为“仄仄平仄仄”或者“仄仄仄仄仄”,就应在其对句第3字用仄的地方,改用平声来补偿。这叫“对句相救”。如果只是第3字用了仄声(仄仄仄平仄),这叫“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救,也只在对句第3字用个平声。在7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里,如果第6字或5、6字同时用了仄声,应在对句第5字用仄的地方改用平声补偿,这也是对句相救。如果只是第5字用了仄声(平平仄仄仄平仄),这也叫“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救,也只在对句的第5字用个平声。(三)本句自救,对句又相救。这个我举个例子; 苏轼《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我们看这首诗的第三联,(颈联)出句野桃含笑竹篱短,中的【竹】,应为平,这里却用了仄。对句第三字该平却用了仄生字【自】,两处均拗。作者在对句第五位将该用仄声字的时候换用平声字“沙”,这样既救了出句的拗,又救了本句的拗。 这样既救了本句,又救了上句。这就是一字两救。关于拗句十分复杂,争议不断,如果你掌握不好,尽量不用,我建议大家还是按着词谱去写,百病不犯。如果你想掌握它,可去百度查阅,多掌握些拗句的知识。我这里介绍的是主要的三种形式。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下面留下作业;(一),用平水韵标明此诗各字的平仄。找出诗中的入声字。找出韵字,说明它在平水韵中的韵部名称。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二),以【大海】为题用平水韵写一首七绝或五绝。(三),自拟题目,用平水韵写五绝七绝各一首。时间允许可多写几首。(四),找出下首诗的拗字,并说明他是那种形式的自救?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