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养人,书画养生。艺术生活,内心真诚

王羲之青少年书法(王羲之书法的传播人)(1)

智永,本姓王,名法极,法名智永,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继承师法,精勤书艺,尤其是草书,相传曾手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庙;当时求书者很多,住处门限踏损,裹以铁皮,号为“铁门限”;虞世南得其传授,影响初唐学书。

“退笔冢”。

智永对乃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使乃祖的书法万古流芳。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他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铁门槛”

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书法果然大有进步。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求其真迹者很多,智永穷于应付,以至于“缣素□纸,堆案盈几,先后积压,尘为之生”。登门求教的也极多,以至他户外之屦常满,连门限也踩坏了,智永又只好用铁皮来加固门槛,时人称之为“铁门槛”。这“退笔冢”与“铁门槛”便成为书坛佳话,与汉张芝(张颠)洗笔洗硕的“池水尽墨”交相辉映,同为千古美谈。

王羲之青少年书法(王羲之书法的传播人)(2)

智永书法流传甚广,宋御府即曾收藏智永草书13件,真草10件。其《真草千字文》还一直流传至今。《真草千字文》采用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是智永的创造,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两种体裁的书法,可谓一举两得。

王羲之青少年书法(王羲之书法的传播人)(3)

后人对智永的书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智永书法全守王氏家法,缺乏创新精神。

苏轼《东坡题跋》另有一说:“智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陶渊明)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苏轼又说:“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型,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於绳墨之外矣。云下欧、虞,殆非至论。若复疑其临仿者,又在此论下矣。”

王羲之青少年书法(王羲之书法的传播人)(4)

苏轼此说也确有一些道理。智永之志,确实不是独树一帜,而是要使乃祖书法流传于后世。智永居永欣寺期间曾临写王羲之《千字文》(王羲之生前并无千字文,此为萧梁殷铁石于宫中所藏王羲之墨迹中拓了千字互不重复之字,再经周兴嗣编次成韵文)800帖,分发赠送到浙东各个寺庙,目的就是要借佛门的力量,发布流传其祖先的书法。

更多内容,记得关注@承明书画院 ,不会错过消息哦!

王羲之青少年书法(王羲之书法的传播人)(5)

(承明书画院chengmingshuhua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