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李安的作品在技术变革上有多少变化,他的叙事能力以及他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都是不变的,李安的电影一直以独特的东西方文化观念及冲突的展现吸引着观众,特别是影片中对于东方文化走向的探讨更是引人深思。

在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年代,不少华人导演都用他们敏感的镜头记录着,李安的青年时期是在台湾度过的,所以李安可以同时吸纳东西方两种文化的营养。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1)

李安从1982年执导30分钟的短片《荫凉湖畔》,到1992年执导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推手》,期间有长达10年的蛰伏期,这段时间无疑为李安的创作提供了更多源自生活的灵感,也正是这10年成就了他。

如果他从82年就开始拍摄长片,那么李安也就成不了今天的李安,至少是个平平无奇的导演,因为他前期拍摄的6部短片都不怎么样…

钟爱的“三部曲”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2)

相信一次看完《喜宴》、《推手》、《饮食男女》这三部“家庭三部曲”或“父亲三部曲”,最大的感受都是:李安简直太有才了!这三部电影都是以探讨文化冲突和伦理道德而见长的,李安分别用太极拳、烹饪和婚宴这三种中国传统文化穿插其中,让电影中国味儿十足,富有生活气息。

除了《饮食男女》,剩下两部《推手》和《喜宴》都是把大环境放在了美国,探讨中西文化差异,而《推手》讲述的是父子关系在他国文化背景下的重新定位和重新权衡,另一部《喜宴》则是着力于中西方文化之间,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下发生的家庭关系。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3)

个人觉得李安是一个思考比较多的导演,从他作品的时间线上就能看出他的思考轨迹。

按照时间顺序,从他第一部执导的电影《推手》开始、《喜宴》、《饮食男女》,虽然都是以“父亲和家庭”为核心,但视角和中心人物都在发生着变化,父亲的形象和定位也一直在变,导演的思考逐步清晰、想法和表现手法也在慢慢成熟。

三部电影中,由郎雄饰演的父亲定位在不断的发展:

“推手就是练习让自己保持平衡,同时让对方失去平衡”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4)

《推手》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李安正式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由于制作成本有限(电影中还加入了感谢名单),情节会比后面两部简单,影片注重表现中西方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其中郎雄饰演的父亲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面对西方文化充满自信,在影片中与他对立的就是完全不能接受东方文明的洋儿媳。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5)

另一方面,儿子将父亲接到美国,希望一家人能够共享天伦之乐,这一举动也透露出他深受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而在西方,注重的是个人主义,鼓励个体追求个人自由,成年人甚至连小孩子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影片中,玛莎和自己的闺蜜说:“我希望他不存在,结婚七年来,晓生就像没父亲似的,一个月前老头突然出现,从此我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自从一个月前他父亲来了美国之后,我整天跟他共处一室,我真的无法忍受,他占去了我的私人工作间,入侵了我的个人思考空间。”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6)

在西方人玛莎看来,丈夫的父亲突然出现,占据了她的私人空间,是她无法忍受的,在儿子朱晓生看来,在中国这样的房子足够一家四口生活,所以他也不理解妻子为何对父亲过度排斥。

电影中涉及到了几个平衡——婚姻平衡、公媳平衡和文化差异平衡。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7)

影片之所以叫做《推手》,也是因为父亲会打太极拳,“推手”的场面也出现了很多次,展现出的是一种淡然平静的心态,也是父亲的一种心理期望,想要在嘈杂喧嚣的西方世界中为心灵找到一片纯净的栖息之地。虽然老父亲的愿望很平淡,但始终无法实现,因为他生活的环境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眼睁睁地看着传统的家庭模式消解,无力阻挡。其实当他不得不戴上耳机听京剧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他开始向妥协迈进。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8)

最后,父亲选择搬到中国城独居,在那里还邂逅了陈太太…镜头中他们的背后有美国国旗,暗示着他们依然在西方文化之下,老人们的身后是属于后代的世界,而他们身上的传统文化却很难再传承下去,所以父亲和陈太太站在阳光下的镜头会让人感到心酸,不过也可以理解为两人相互依靠,彼此安慰……结尾两位老人一人一句“没事”,也许意味着好事开始了…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9)

属于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李安曾经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坦言,自己是一个“逆子”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10)

但他无法摆脱父亲的影响,父亲的细微举动都会给他造成压力,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李安,父亲是中学校长,李安是家中的长子,其父亲也是长子,所有对他的期许就是“读书做官”,而李安自己却喜欢电影,想做电影导演。父亲是极力反对过李安的想法,不过关键时刻,还是给他买了16毫米摄影机。

怀才不遇时,父亲一直鼓励接济李安,正是因为李安父子之间不断的冲突矛盾和理解,在他之后的作品“父子关系”也成为最执着的课题,他一直用男性视角反复刻画父亲的形象,算得上是男导演中最细腻的一位了。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11)

在拍摄完“父亲三部曲”之后,李安迎来了他职业生涯上最华丽的转身——《卧虎藏龙》

之后又相继导演了《断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等,感觉只要电影工业不停下,李安就会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他总是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一直想让观众看到真实,不仅仅是通过《双子杀手》中每秒120帧展示在大银幕上的真实,而是深入故事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12)

看了很多大片,从李安的第一部《推手》,到后来的好莱坞大片,只能说就算技术改变,李安也没有变,或许,可以理解他在传记里写的那句话:“我觉得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展示我们未知的部分。”

李安的未知,就是他的下一部作品,他的一部部作品,是他积攒经验的过程,当人们总想着工作几年才能够拍出一部电影,李安在自传中回答:“几乎不大可能。”,所以他回家蛰伏了十年,默默地酝酿剧本,最后一炮而红。

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家庭三部曲之一推手以)(13)

而《推手》与其说是部探讨父子关系的影片,不如说是李安到美国后将自己感受到的中美文化差异拍了出来。最后李安让角色选择了自由,也间接体现他也融进西方理念。

“推手”这样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太极拳运动,也给出了解决思路和答案。

李安让“推手”成功地成为一种推手,虽然现实中的中西差异无法用一记推手就解决,但我们在面对冲击时,保持包容开放心态可能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文原创,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