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自带光环的。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活成让人敬佩的样子?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植物有其自己的生长规律,从一颗不起眼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不断成长,从无人赏识的小草,直到长成令人惊叹的参天大树,一颗种子的历程就像是人的成长,从一个不起眼、甚至让人忽视的无名小卒,经过不断的发展历练,最终成为让人尊敬的大人物。
中国的咏物诗,自古就有托物言志的传统,从屈原的《橘颂》开始,天地孕育的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不仅开花结果,而且坚定了志向。唐代也有一位诗人,他将目光锁定了草丛边的小松,将一棵小松的成长作为托物言志的对象,写了一首短小精悍,气概豪迈的诗。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人选择了我们平常都会忽略的一种植物——小松,参天的松树我们习以为常了,不过有谁会注意过那路边不起眼的小松呢?说实话,在读这首诗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注意过,直到读了这首诗我才发现,原来路边的小松如此之多。它们最初与杂草一起生长,最开始还不如深草高,后来才渐渐略高出草。
因为貌不惊人,经过的人并没有拿它当回事,顶多看作一根草。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小草”,总有一天会长成高入云霄的参天大树。或许,那些目光短浅之人的漠视和无视,恰恰是成就小松长成凌云木的“催化剂”,意志坚强的小松不惧严寒酷暑,不怕冷嘲热讽,努力去生长,努力向上,最后终于成功了。
诗人杜荀鹤就是这样的人,他笔下的小松就是自己的化身,人不能选择的就是自己的出身,甚至不能选择命运,但是可以努力去改变。杜荀鹤的生于唐末,没有了初唐的意气风发,也没有了大唐盛世繁华,甚至连中唐的风采也没有赶上,在不断的战乱和晚唐的夕阳余晖中,杜荀鹤没有放弃自我,他自称“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一心要改变命运,将全部精力放在了科举考试,作为社会底层的读书人要改变命运只能在这条路上做最后的拼搏了。
杜荀鹤一搏便搏到了四十五岁,终于在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考中进士,科举进士及第。但是命运还是和他开了玩笑,当时的国家战乱频繁,考中进士的杜荀鹤还是没有当官实现理想。后来因为朱温,杜荀鹤做了翰林学士,也算圆梦了,但此梦也仅仅做了五日,五日之后他便死去了,人称“五日翰林”。
正是因为自己这样的人生际遇,在杜荀鹤眼中松树的品格才如此重要,那默默无闻,默默成长的小松就是他自己,他相信,凭借自己多努力,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巨松,到那时,也一定会让人们仰视他的。松树自古就是高洁、坚毅的象征,这也是杜荀鹤的志向与坚守。“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识”字虽然简单,却是弥足珍贵,世间真正能够识才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够关注到小松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虽然人人不能成为伯乐,却不要轻易嘲讽那些看起来普通的青年后辈人,“莫欺少年穷”,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者,他们也许很不起眼,他们也许正在拼搏,他们也许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但是当时间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他们就会成为参天的大树,到那时那些看不起、瞧不上冷嘲热讽的人们,你们后悔都来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