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在于教育,而好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从某种程度来说,一个家庭的条件如何与孩子的教育水平息息相关。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翘楚,读名校、做社会精英,但令我们心照不宣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家庭条件都能作为孩子教育背后的坚实后盾。
有人说:“那些社会名流、学霸天才,他们的家庭也是非富即贵,好的家庭背景更容易养出优秀人才,咱们普通人又有几个能培养出学霸娃?”
也有人说:“自古寒门出贵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条件越不好的家庭越容易养出优秀孩子!”
真的是这样吗?看似在两端的家庭条件真的是养成学霸孩子的必要条件吗?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一张关于家庭收入的等级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很有意思的是,这张表将我们大多数的家庭分成了10个等级,所反应出来的信息却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01
这张在网络上盛传的家庭收入等级表,可谓是信息量满满,从收入高低、由贫到富,可能会扎了很多人的心。
令人欲哭无泪的是,家庭年收入在3-8万,月收入平均在五六千范围内的二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工薪阶层,都会“喜提”一个“穷”字。
到了第4级,年收入在8-15万的家庭,刚刚好可以称之为小康家庭,这也映照着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的普通人家庭水平。
第5级开始,在无形中拉上了一条贫富分界线,这一等级内的家庭收入已经可以称之为中产阶级。
再来看看我们开头提到的贫富两极,“赤贫”和“巨富”,分别代表着“顶级教育资源”和“寒门出贵子”。
但是,这两个等级却都不是盛产学霸的家庭。
02
每逢中高考前后,总能看到很多激奋人心的贫苦人家出来的优秀学子。
他们从小就有对知识的渴望、深谙知识是唯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乃至整个家庭的出路,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厚积薄发,成就今日的自己。
但是咱们要看清的是,寒门能出贵子不假,但这样的比例实属凤毛麟角,因为稀少,所以这样的孩子一出来就会备受关注。
残忍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贫穷家庭的孩子,受到家庭思想的桎梏,他们很早就看清自己未来的路;
也受限于家庭条件,没有多余的物质基础去支撑孩子的教育,连上大学都是一种奢侈,更不用提什么学有所成、改变命运,早点上班自给自足,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而那些“富到流油”的上层阶级家庭,孩子们本身就能接触到顶级的教育资源,身处在优越的环境之下,学习不一定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无论选择哪条路,他们的未来都不会过得太差。
03
有意思的现象来了,家庭条件太差和太好的,都可能存在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
而咱们现在很大一部分家庭是停留在小康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和小康水平家庭相匹配的是,他们的孩子多半也会趋于普通孩子,正常的教育、正常的学习、正常的成绩。
可要说盛产学霸们的家庭条件,意想不到地落在了第5级——中产位置。
根据以往高考状元家庭收入和统计发现,大部分高分孩子的家庭都属于中产家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不大科学的现象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咱们先来分析一下,中产阶层的父母,大多是在自己父辈开始便传承了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泛有很过自己本身通过学习翻身的案例。
他们切身体会到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延续这样的理念。
同时,这一阶层的父母本身属于很优秀的一类,自己的行为思想也会影响到孩子,耳濡目染对孩子的渗透,孩子自然也能从小便有很好的学习能动性。
且父母本身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更容易培养出学霸娃。
——举个咱们身边的例子
咱们都知道北京海淀是“鸡娃圣地”,哪怕你只是站在海淀区某某学校的门口,或者偶遇上学放学的学生。
那种弥漫在空气中、不可言说的学习气氛就会令你感到一种学习紧迫感和教育使命感。
这是一个中产阶层聚集的地方,父母的带动下、学校的引领下,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此刻在做什么,下一刻要做什么。
“优秀”在这个地方已经不再是稀缺品,而是努力可得,是每个家庭为之奋斗的目标。
04
当然,家庭的等级只不过某种程度上的一种收入分析,一个家庭的能力可以是孩子的靠山,但并不代表层级不高的家庭就一定会是孩子走向未来的枷锁。
条条框框的等级划分,不单单是我们家长需要看清的现实,更是激励自己和孩子的一种方式。
不是所有人天生就能来到快乐无忧的王者10级,也不是所有人随随便便就能维持在中产等级屹立不倒。
那些站在高处的人,又有多少是从贫穷1级一步一个脚印地跨越等级。
无论是身处哪一级的家庭,都有权利向上奋进。
请告诉孩子,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不是身处优势之地,就努力创造优势。
父母的思想决定孩子的境界,父母的视角决定孩子的世界,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无论是贫是富,都不要忽视“教育”二字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