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思考未来的能力)(1)

思考未来的能力,也会让你产生担忧和焦虑 | 谈判者的心流 第四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540篇推文。

全文共3195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思考未来的能力)(2)

1 引言

“大脑”这个生物体第一次在地球上出现,大约是在五亿年前。

接下来,大约又用了四亿三千万年的时间,它终于进化成“灵长类动物”的大脑。

然后,大约又用了七千万年的时间,才终于进化成“原始人”的大脑。

可就在这最后两百万年的短时间里,大脑的质量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从“能人”的567克左右,增长到“智人”的1360克!

而且,大脑质量的激增部分并不成比例,明显变大的部分,是大脑的前额。

通俗地说,增大后的大脑变得可以“戴帽子”了。

这个不成比例激增的脑体部分,被脑神经科学家称为“脑前额叶”。

突然进化出来的这么块脑体到底有什么用?

1848年,美国铁路工人,菲尼亚斯-盖奇在工作中发生了事故;

清除道路障碍的炸药提前爆炸,冲击波使一根一米长、三厘米粗的铁棍穿过了盖奇的脑袋。

铁棍从盖奇左眼下方的脸颊穿入,经过大脑额叶,从头顶穿出,还带出了前额叶的脑组织。

这个脑部贯穿伤看上去十分惊悚,但神奇的是,盖奇居然只昏迷了几分钟便站了起来,还让工友扶他去看医生。

在经过治疗后,盖奇恢复了健康,尽管性格发生巨大的改变,但其他表现和常人没太大区别;

直到他十一年后去世,医生们仍不清楚,失去了脑前额叶这件事到底给盖奇造成了什么。

1884年的神经科学家甚至写道,

脑前额叶受损,似乎并不一定会给病人带来任何症状......

1949年,一个名叫安东尼诺-埃格斯-莫尼茨的葡萄牙医生,凭借“额叶切除手术”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据称,这项手术是为了让精神病患者摆脱情绪困扰,减轻焦虑,变得安静。(该手术因为不人道而备受争议)

这些失去了前额叶的患者在接受测试时,变得冷静,不再焦虑,无论智力还是记忆力,也都表现不错;

唯独有一种常见的功能,他们完全丧失了,那就是,

做计划、做安排。

比如,

如果你问他们“今天下午要干什么”,他们无法回答;

如果你让他们完成一些拼图或走迷宫的游戏,他们无法完成。(因为拼图和迷宫需要预先做全局思考,做计划步骤)

说白了,他们丧失了“思考未来”的能力,尽管他们的情绪变得冷静了,不再焦虑了。

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对概念的关系,“焦虑”和“计划”。

这两个词都和“未来”相关;

当我们预计未来有坏事发生,我们就会“焦虑”,就会按照未来的时间做一定的“计划”;

而“计划”又要求我们在脑中“想象未来”发生的样子,这又再次引起我们产生“焦虑”。

如今,现代脑神经科学已经告诉我们,“脑前额叶”的一个重要功能正是,

让我们可以“思考未来”。

然而,这个功能也同时给现代人带来了“焦虑”。

2 思考未来

我们依然在“谈判者的心流”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哈佛大学的“哈佛谈判工程”。

在谈判思维里,谈判者的心流状态能帮助屏蔽掉“过去”和“未来”的信息刺激,只关注“当下的机会”。

但要达到“心流”状态,并不容易。

除了“过去”对谈判者的干扰,还有一个困难,是人们很难屏蔽掉“对未来的担忧”。

突然进化出的“脑前额叶”让人类可以在真正意义上“思考未来”。

而“思考未来”的能力也让人类成为了万物之灵。

请注意,这和动物性的“预测”能力有着显著的不同。

松鼠在每年入冬之前都会储存食物,以备过冬之需。

这是因为松鼠具有未雨绸缪、思考未来的能力吗?

不。

这是因为入冬的时候,太阳日照时间会变短;

而松鼠天生就会对日照时间变短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射”,囤积食物。

动物们没有“思考未来”的能力,除非哪一天你看到大猩猩会因为想到明天有香蕉吃而露出笑容。

我们“人”可以。

“思考未来”让我们可以想象和预测。

但同时,这也让我们“人”变得更加担忧和焦虑。

3 不确定性

人们对“未来”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上周六我要去给一个朋友的公司做一天的“谈判思维分享”,周五晚上我失眠了。

我十分担心自己的准备是不是充足,明天的表现会不会失常,有没有突发的事件影响我的课程。

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十分关注,我也不例外。

可我们唯一对明天100%确定的事情是,

明天发生的事情100%是不确定的。

我们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准确的预测未来,这样就不会焦虑;

无论是你跟一个算命师傅占卜未来、还是看一个金融专家预测股票涨跌,或是听一个天气专家做气象预报;

这都表达了我们希望能够“预测”未来的渴望,我们希望消除“不确定性”。

可逻辑上,这却隐藏了一个不太容易被发现的矛盾。

算命师傅告诉你明天一定会中奖;

金融专家告诉你明天股票大概率会涨;

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雨率是90%;

这三件事哪一个能消除你的焦虑?

咱们先不讨论“算命”的伪科学性,你会发现算命师傅一般都会给你一个“准数”,也就是中奖,而不是一个概率;

这恰恰说明给你算命的人希望迎合你的“渴望”,给你确定性,但这样做却又恰恰让你将信将疑。

金融专家对股票的预测似乎要好一点,虽然他没说一个准数,但至少“大概率”指的是胜率超过50%;

任何一个职业投机者都会明白,只要你再计算一下眼前的投资赔率不小于1:1,那么超过50%的胜率就会给你带来“正”的回报期望。

那么这个“投资意见”有一定的价值。

最后看“90%”的降雨率,这个数字似乎很苍白,到底明天会不会下雨?它依旧给你的是不确定性。

但因为是90%,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在上班前带好一把雨伞,根本不会焦虑和纠结。

看,完全消除不确定性并不能消除你的焦虑。

4 控制

人们总是关注“未来”的原因,还来自于我们虚幻的控制欲。

这种控制欲有多虚幻?

用赌钱来举例子。

同样是骰子赌大小,对方如果是一个小孩或弱女子,赌徒会下更大的注。(他们觉得面对一个弱者,好像自己就能对随机事件更加有控制力)

赌徒买时,会觉得如果自己指定数字会比随机数字赢得可能性高。(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能对随机事件更有控制力)

类似的,赌徒还觉得自己亲自扔骰子,会比别人扔更容易扔出想要的数字。

赌徒认为,还没摇的骰子,要比已经摇好的骰子更容易出现自己想要的数字。

赌徒还会认为,如果由他自己(而不是对方)预先指定数字,会更容易赢钱。(他认为这样自己摇出的可能性更大)

实际上上面的各种行为都不会影响随机事件的结果,但赌徒却会自认为自己存在“虚无缥缈”的影响力,或多或少能够控制结果。

别以为只有赌徒会这样。

想一想,为什么即使没人告诉你结果,一场录播的球赛也不如现场直播的好看?

因为我们看现场直播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认为自己电视机前的加油呐喊,能过或多或少的左右一下球赛的结果。

这种普遍而虚幻的“控制欲”最奇怪之处,还不仅于它的荒谬,而是体现在心理健康里,这是极为必要的一环。

那些没有“虚幻控制欲”的人,反而会因为内心无法获得“虚幻控制”的奖励,而变得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5 对策

有人活在过去,有人活在未来;

谈判者如果想要进入“心流”状态,那么你应该活在当下。

有没有什么对策来避免“未来的担忧”?

有,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乐观”,来做到“相信未来”,不再担忧。

举个例子,昨天我和老婆吃饭时,聊了这么一个话题;

如果说“我”的生命还有一天,这件事有没有积极的一面?请列出来。

一开始,我们俩确实有些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都在沉默;

的确,知道自己要“死”了,怎么能“积极乐观”得出来呢?

可有意思的事,我们还真是想出来了一些,比如:

剩下的房贷不用我们还了...

我买了保险,这下家里人马上就能拿到一大笔钱...

咱先走一步,不用去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人“死”之后究竟会去什么地方,终于要知道了...

看,再“消极”的事情,都有可能被“正面积极”的思考做改变;

而这个尝试,恰恰能帮我们从“未来担忧”中走出来。

对“哈佛谈判工程”熟悉的朋友们,都知道BATNA这个词;

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

它指的是在谈判前,我们的“谈判最优替换方案”,也就是“协议谈不成,我们的最优备用方案”。

实际上,谈判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概念叫“WATNA”,

Wor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

顾名思义,它是我们的“谈判最差替换方案”,也就是“谈判的最坏结果”。

这很符合我们应对“未来担忧”的思维策略,即,

如果“死”都考虑过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6 小结

有这么一句谚语,

你无法阻止鸟儿从你的头顶飞过,但却可以阻止鸟儿在你的头上筑巢。

别让“未来的担忧”,变成谈判者心流的障碍。

-

这里是“谈判思维”!

“谈判者的心流 第四篇” 待续

--- 桔梗

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在做什么(思考未来的能力)(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