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不停工应急预案(赶紧启动健康应急预案)(1)

家人朋友团聚喝酒、打扫卫生挂春联……年味真是越来越浓了。然而,在大家欢度春节时,酒精中毒、车祸、烟花爆竹爆炸伤等意外也不断发生。因此,小编提醒一句,春节长假期间,当大家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气氛中时,千万不要忽略隐藏在欢乐背后的“隐形炸弹”。

【吃出来的病】暴饮暴食没规律 肠胃胰胆会抗议

想起去年春节躺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病床上的日子,张先生自我调侃,“从初一到初三,嘴巴基本没停过,吃完这家去那家,晚上还和小时候的玩伴吃夜宵,初四因肚子痛进医院了。”检查发现,他的血淀粉酶高出正常上限近10倍,诊断为胰腺炎。

“每天比较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就有三四例,而去年春节,一天也就一两例吧。”浙大一院急诊科医生宁建文说,这些病人都是需要留院观察、禁食的严重病人。病人有个相似点,他们多数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在这种情况下,春节期间的暴饮暴食、休息不好,就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

据了解,还有一些人因吃太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饮食不振等现象,我们俗称为“积食”。这里推荐一个消食健胃的食疗方子——“陈皮生姜消食饮”。做法也很简单:取陈皮5克、生姜2片,加适量红糖,用沸水冲泡即可,一次一杯,一天2到3杯。 陈皮含有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生姜能开胃驱寒,对于不思饮食且腹部寒凉的患者有益;红糖可平衡细胞内环境的水液代谢,排除细胞代谢产物。

据了解,春节期间消化道疾病患者要比以往多得多,尤以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异物患者最多。

【喝出来的病】酒精中毒仍是发生频率较高的“节日病”

“过年了,叫几个朋友咱们聚聚!”“好嘞,我带着酒,今天晚上一醉方休!”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餐休闲必不可少,而聚会喝酒成为春节期间的“标配”。可是,很多人缺乏自制力,因过量饮酒而引起酒精中毒。据山东省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统计,去年春节期间共接到酒精中毒求助信息198起,相比平常,酒精中毒接警率明显升高。

“绝大多数酒精中毒的患者是30至50岁之间的男性,都是因为单位聚餐、同学聚会‘喝高’了,送到医院时已神志不清、彻底昏迷。”沈阳急救中心和平分中心出诊护士黄妍说,酒精中毒仍是发生频率较高的“节日病”。

据了解,饮酒过量会伤害大脑细胞,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发生紊乱。

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0.05%时,人便醉意朦胧;达到0.1%时,出现语无伦次、头重脚轻的醉态;增加到0.2%时,就会酩酊大醉;如继续饮酒,使血液中酒精达到0.4%,则会失去知觉,甚至可能发生猝死。

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醒,对于轻度酒精中毒的患者,亲属首先要让患者保持体温,适量饮水、补液,必要时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缓解症状。

此外,如患者不能站立,则需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畅通,并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如症状较重,应立即拨打120请求救治。

【玩出来的病】烟花爆竹成了伤人利器 多因燃放不当所致

噼里啪啦的爆竹、五彩缤纷的烟花,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气氛。但是,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环境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被烟花爆竹炸伤烧伤的事例也不在少数。

据了解,每年过年期间,医院都会收治许多因烟花爆竹引起的眼外伤、手外伤患者,以青少年儿童、年轻人居多,甚至有部分孩子偷偷玩鞭炮受了伤不敢告诉爸妈。为此,我们再此提醒市民及家长,燃放烟花爆竹如发生意外,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

据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院每年收治鞭炮炸伤、烧伤的患者中,受伤部位主要在手部、耳部、颈部和眼部,严重的会导致失明、截肢等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这些患者致伤原因大多是燃放不当或观看他人燃放爆竹时靠得太近。

医生建议市民在购买烟花爆竹时一定要去正规具有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店购买;燃放烟花须到安全地带;不要燃放危险性较大的品种,不要取出烟花爆竹内的火药做其他玩具;不要让未成年人单独燃放烟花爆竹,成年人也要掌握正确的燃放方法,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旦被鞭炮炸伤、烧伤,应立即让受伤部位远离热源;如果浅表有异物应立即取出,减轻进一步损害,并且用干净的冷水冲洗冷敷,再用干净布片包扎伤口,并立即送医院作进一步处理;如果皮肤表面形成水疱,不要将其碰破,更不要挑破;另外,水疱上不要涂龙胆紫等有颜色的药水、药膏,以免增加感染的危险。眼睛被鞭炮炸伤后,要注意不可用水冲洗,尤其不要用手揉搓,应尽快送到医院治疗。(稿源:综合中国山东网、德州新闻网、《沈阳日报》、《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