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未愈的伤口,竟然恶化成了癌?
说起来还真的是倒霉,五年前63岁的林先生收拾鱼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鱼刺给划伤了,当时只简单做了止血处理,毕竟这种事太常见了。
但是谁也没想到伤口会越来越严重,接下来的几天,林先生手上的伤口又红又肿,隐隐作痛,去医院看,医生也只说是“甲沟炎”,只给他开了一些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用药以后,确实好了一些,但是接下来的几年里,林先生的伤口总是反复发炎,最后伤口疼痛得厉害,指甲缝常常有脓液流出来。拖了好几年后,林先生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手指有一个肿块,做了病理显示是“鳞状细胞癌”,这是皮肤癌的一种类型。
日常生活中被东西划伤,伤口感染发炎是非常多见的小事,谁能想到会发展成癌呢?其实早在很久之前有医学家就提出了癌症就是无法愈合的伤口,和炎症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癌症是无法愈合的伤口,炎症在推波助澜
炎症是一种基本免疫反应,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比如感染、外伤等损伤因子的时候,就会出现以防御反应为主的一种基本病理过程。炎症对人体来说有很大的作用,当机体组织发生损伤的时候引发的炎症反应,能够清除坏死的组织、防止感染扩散、帮助器官恢复功能。
看起来炎症是个“好家伙”,但是好心也可能会办坏事。首先将癌症和炎症联系起来的是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啸,医学生对他应该不陌生,他也是大名鼎鼎的“病理学之父”。
1863年鲁道夫·魏尔啸在恶性肿瘤附近发现了因为炎症反应而产生的免疫细胞,因此假设癌症是炎症修复身体的伤口出错而产生,但是当时很多人不相信。大概120年后,又有另一位专家——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癌症生物学家哈罗德·F·德沃夏克再次提出:“癌症就是无法愈合的‘伤口’”。
到了现代,炎症和癌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得更加深入,《柳叶刀肿瘤学》曾经刊登了一项研究,每年1270万新癌症患者约六分之一是因感染病毒、细菌和寄生虫造成,而这些感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炎症。
炎症修复人体,就需要依靠细胞增殖,细胞分裂得越多,DNA出错的概率也就越大,那么癌细胞产生的概率也就越大。如果身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那么癌症产生的概率也相应地加大了。
二、患上这几种炎症不要拖
炎症和癌症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当身体患有炎症的时候不能大意,尤其是这几种炎症更不能拖:
1、肝炎
世界上约有80%的肝癌是乙肝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肝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由于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会使肝脏出现慢性损伤,时间一长就容易导致肝硬化,而不及时治疗的肝硬化又可能会发展为肝癌。
2、萎缩性胃炎
柳叶刀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80%非贲门胃癌、60%贲门胃癌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组织中寄生容易造成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容易使胃黏膜反复出现炎症,就可能会引发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一种癌前病变。
3、慢性胰腺炎
在胰腺癌患者中大约80%的人有胰腺炎的病史,慢性胰腺炎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尤其是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和慢性家族性胰腺炎,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4、胆囊炎
由于胆囊黏膜受到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能会从炎性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进而发生癌变,也就是“化生-异型增生-癌变”。
当然,我们也不用对炎症过于恐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林东昕教授解释,并不是所有的炎症都会发展成癌症,急性炎症容易治愈,慢性炎症虽然难以治愈、长期存在,但是也只有小部分会转变成癌。而且从炎症到癌症需要非常久的时间,有可能是几年,也有可能是几十年,不可能突然出现。
三、促炎食物主要有5种,要少吃
饮食对身体炎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有些食物属于促炎食物,要少吃。
1、酒
外用酒精能够消毒杀菌,减少感染,但是过量喝酒却会诱发或加重炎症。
2、加工肉、红肉
加工肉类比如火腿、热狗、腊肠、培根等;红肉比如猪、牛、羊等动物的脂肪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
3、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属于促炎食物,食用油最好选择有机菜籽油、初榨橄榄油等。
4、反式脂肪酸
饼干、奶茶等都是常见的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容易促进体内炎症的发生以及发展。
5、精制碳水化合物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营养学家维多利亚·德雷克发现,含大量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蛋糕、甜面包等,会生成促炎因子。
炎症是一把双刃剑,想要改变身体的炎症环境,光靠改变饮食还不够,还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多喝水、勤运动、平心态、保睡眠、重防护等。#头号周刊##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参考资料:
[1]《人人都逃不过「炎症」侵袭!1/6癌症都与它相关》.生命时报.2021-09-14
[2]《哪些不起眼的“炎症”,会发展成癌症?》.生命时报.2022-05-24
[3]《胆囊结石“没感觉”,可以不理会吗》.健康中国.2022-03-31
[4]《给身边的男性提个醒:6种食物正在折损你的「雄激素」》.生命时报.2022-01-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